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注册 搜索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邮件订阅 | 返回首页 |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2007~2009年国际石油价格
 作者:何小明 鲍叶静 张珣 房勇 汪寿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3-21 0:38:47
 
走势分析与预测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国际原油价格一路突飞猛进,从每桶40美元上升到2006年7月的每桶78.4美元,在2006年7月和8月的大部分时间稳定在每桶70美元以上,然而自2006年9月以来,随着中东局势的逐渐好转和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油价步入长达半年的漫长调整阶段,在2007年1月一度下降到每桶50美元,进入2月份,油价又呈抬头之势,3月1日伦敦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现货和4月份交货的期货价格双双突破每桶62美元。全世界150多个贫油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影响,而中国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受到的影响不言而喻。我们对2007~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2007~2009年国际石油市场因素分析
 
我们认为,长期内石油价格趋势受供需基本面制约。短期内石油价格受国际政治形势、异常气候、世界特别是美国石油汽油库存、欧佩克产能调整计划、石油季节性需求变化、国际投机基金以及汇率变动等诸多因素影响。石油价格在短期内难以预测,但是供需基本面的影响,决定了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
 
(一)长期内石油价格趋势受供需基本面制约,支持石油价格未来3年内继续高位运行的基础仍然存在。
 
(1)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中周期波动的回落阶段,世界石油需求增速减缓。
 
全球石油消费和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按照世界经济中周期波动规律,未来2~3年内是世界经济中周期波动的回落阶段,大多数国际经济研究机构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速趋于放缓,这可能是世界经济中周期回落的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为5.1%,2007年下降到4.9%;同时预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从2006年的3.4%下降到2007年的2.9%。另外,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也使得对原油的需求急剧增加,其中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带动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1/3。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2007年经济蓝皮书《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在宏观调控下,2007年中国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可以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上。可以预见,世界石油需求增速将随全球经济增速下降而出现明显下降。
 
另外,高油价也刺激了替代能源的使用,石油在世界能源中所占比例逐渐降低。未来随着天然气产量的大幅增加,石油消费占能源消费比例有望进一步走低。
 
综上,在全球经济总体形势依然较好的情况下,石油需求仍会保持较高水平,并可能会进一步增长。因此,我们对2007、2008、2009年世界石油需求预测分别为8600万、8750万和8900万桶/日。
 
(2)近年来的高油价促使能源投资增加,由此带来的供给能力的提高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与此同时,当前全球石油剩余产能不足,石油供应趋紧。
 
首先,从2002年5月份以来,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远远高于平均每桶15美元以下的平均开采成本。过高的石油价格刺激了石油勘探活动的投资,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从2000年底的11147亿桶持续上升到2005年底的12007亿桶,年均几何增长率为1.3%。
 
尽管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在持续增加,但产量增加得更快,原油剩余产能急剧下降。近年来,非OPEC国家的石油供给增速一直低于全球石油需求的强劲增速,这就加大了对OPEC国家石油的需求,进而造成OPEC原油剩余产能从2002年的560万桶/日下降到2006年的140万桶/日,产能利用率高于90%。
 
其次,石油消费国也存在炼油能力投资不足问题。石油行业的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持续25年左右,投资风险大。鉴于目前的高油价,许多石油巨头担心出现“过度投资”而使资金无法回收。因而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加工原油能力一直没有太多的增加。
 
全球石油工业上下游剩余产能的大幅下降大大增加了由于供给中断带来的石油价格风险。世界石油市场参与者不可能再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在不发生油价大幅波动的条件下,依靠主要的OPEC国家通过增加产量来弥补供给中断和重建市场平衡。因此,市场参与者通过构建商业库存作为应对风险的缓冲,库存需求反过来又刺激油价上行。
 
(二)短期内石油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影响幅度一般都在正负10美元左右,且持续时间不长。
 
我们对1999年~2006年月度油价数据(WTI原油现货价格)所做的5层小波分解表明,正常的市场波动如供给和需求的短暂波动,以及小型的突发事件,如短暂的罢工、飓风等,对油价的影响幅度总是在正负10美元的波动区间内,其中大部分时间集中在正负5美元以内,影响时间通常维持在3个月内。
 
但重大突发事件对油价的影响幅度一般都会超过20美元,并且其影响可能维持很长一段时期。因此,伊朗核危机始终是未来油价走势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在经历长时间的震荡调整之后,特别是在目前伊朗核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市场油价不大可能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可能会维持在每桶60美元的较高价位。
 
2007~2009年油价预测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判断2007年原油价格(WTI原油现货价格)将以每桶55美元为中轴波动,较大的波动来源于异常气候和国际政治冲突。随着全球经济中周期回落,油价势必理性回归。在上一个经济周期中,油价中轴在每桶20美元左右,而且石油开采成本就OPEC国家来说平均在10美元/桶之下,世界平均采油成本也在每桶15美元之下,因此石油价格下跌空间巨大。考虑到OPEC对石油价格的高心理期望和其相对强大的定价能力,参考2006年逾每桶70美元的高位价格,我们判断每桶55美元的油价是OPEC和其他产油国和各进口国在未来1~3年所能够接受的价格,我们判断未来3年石油价格将以此为中轴波动。
 
2007~2009年的平均油价水平会低于2006年,利用多尺度分解和基于SVM的智能预测算法,我们对2007~2009年的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趋势作出如下预测:在未来3年内国际石油年平均价格预计在每桶50~60美元之间,2007、2008、2009年世界石油平均价格分别为每桶58、55、52美元左右。
 
相关新闻
教育部公布高校及...
宋宜昌:从歼10...
人民大学政治学系...
《自然》:河北发...
南开海内外选英才...
大学就是大学,没...
数学上的“人类基...
科学家发现新猫科...
JACS:江雷小...
大脑的某些记忆可...
Copyright @ 2006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