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位皇帝,15位皇后,还有136位妃嫔,长眠在方圆78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14座大小不一的陵寝,背枕着起伏山岭,俯瞰对面突兀的影壁山和远远的地平线,像是群山环抱的一个半圆形的露天剧场。初冬的明丽阳光,纤尘不飞的蓝天,像舞台上的灯光,映衬着一座座牌坊、碑亭、宫殿、方城、明楼、宝城、宝顶,汉白玉石桥匍匐在干涸的河道,石人石马兀立在神道两旁,忠诚的屭赑艰难地驮着沉重的大碑,蹲在华表柱顶的望天犼发出无声的呼唤。只是曲终人尽,大幕已经徐徐落下,悠长而哀婉的鼓乐声随着阵阵冷风渐渐远去…
走近陵园,满目萧瑟,铺地的金砖经受不住时光的车轮已破碎不堪,巍峨的宫门牌坊被岁月的风雨洗去昔日的灿烂。尽管尊贵的黄色琉璃瓦、血也似的鲜艳的红墙、雕龙琢凤的丹陛石,依然显示皇家的至尊,但似乎也无法掩饰眼前的寂寞荒凉了。
这里是位于河北遵化境内马兰峪的清东陵,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另一处清西陵在河北易县,埋葬着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两处帝王陵墓浓缩了268年大清王朝的辉煌,也记录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最后的乐章。比起秦皇汉武的墓冢或是朱明王朝的十三陵,它是“今天”刚刚过去的“昨天”,也是至今残留在我们集体记忆中的梦影。虽然他们的音容已经模糊,然而我们依然无法摆脱他们的阴影,不论是我们这一代还是再过多少代,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我们头天就从北京出发,乘一辆面包车到天津蓟县住了一宿,不料,次日清晨早早从蓟县出发,走了个把小时,在一个三叉路口(地名可能是石门),公路却被堵塞得水泄不通。说不清是成心还是赶巧,这条通向清东陵唯一的一条不宽的公路,成了热闹非凡的集市,商贩们各显神通,开着拖拉机、小三轮,推着排子车、自行车,在路旁各霸一方,摆开了长长的阵势,于是来往的汽车便像夹峙在狭窄的巷子里无法动弹了。附近倒是有一处派出所,也有开着警车的警察们,但他们对此无动于衷,根本不搭理堵塞的公路。于是我们只能耐心地观赏乡村集市的风景了。
习惯了在商场超市购物的我们,很久没有逛过乡村的集市了。其实乡村集市充满生活气息,这里不单纯是钱与物的交易,更多的是人与人的交流。卖锅碗瓢勺的,卖成衣布料的,现宰的大块猪肉兔肉,现磨现卖的香油,现烤出炉的点心……讨价还价,大声吆喝,亲切寒暄,购物的同时也是交往的过程,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地进行着,这也是一道百看不厌的人生风景。只是我们的汽车像一艘搁浅的小船动弹不得,等到司机小心翼翼地钻出集市,时间已经悄悄地溜走了。
清东陵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所有的旅游宣传品和相关网站都这样注明。令人十分不解的是,当我们的汽车驶向陵区,却发现这里很少有鲜目的标志牌,你闹不清到什么地方去买门票,也不知道清东陵中哪些陵寝对外开放,位于何处。偌大的陵园松柏成行,道路纵横,我们的汽车像没头苍蝇凭着感觉到处乱窜。不一会儿,汽车在一处陵寝前方的停车场停住,那里的树荫下有些兜售旅游纪念品的村民,也有前来充当导游的,但是向他们问路,打听哪里买门票,却像遇到外国人,不是语焉不详,便是装聋作哑,原来这一切都没有免费的午餐,必须等价交换的。
我等快步上前,踏着满地破碎的砖瓦,走向高高耸立的碑亭和后面的大殿,那里守候大门的几个人看样子是收票的。大殿前面有一块铜牌,告诉我们此处即是孝陵。可是无票莫入,而要买票,须在几里以外——这不知是那个皇家的规矩。幸好,我们是开车来的,时间便在寻找卖票地点与参观景点的路途中白白地耗费了。
孝陵埋葬了入关第一个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依次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景陵,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的裕陵,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的定陵,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的惠陵,以及他们的后妃的陵寢。另外,位于大红门外东侧的昭西陵,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辅佐顺治、康熙两位皇帝的杰出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的陵寝,还有,咸丰皇帝死后垂帘听政的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的定东陵,也因为慈禧太后在晚清政治舞台上扮演了极为重要角色,格外引起后人的兴趣。(清西陵埋葬了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
开着车去买票,须到大红门外,于是顺路也将6000多米长的孝陵主神路、神路两旁的石人石马、五间六柱十一楼的石牌坊以及影壁山近距离地接触了。费了不少周折买了票,顺路就近访问了大红门外的昭西陵——孝庄文皇后的陵寝。孝庄文皇后是葬在东陵内辈分最高的人。据说她的后世子孙对她非常尊重。每次皇帝到东陵,都要先到这里拜祭,然后再去其他陵园。但是我眼中的昭西陵,除了方城、明楼、宝城、宝顶依然保存,其他如东西朝房、东西配殿、隆恩殿大都荡然无存了,留下的是断墙残垣、碎砖乱瓦。那座高大的碑亭只剩下遍体伤痕的残碑,不知是何年何月何人所为。
到昭西陵参观也值得一记。虽说购了票,陵前却有一道临时用马口铁凑合的铁门拦住去路,还挂了把锁。有个年轻的村姑见来了遊客,前来验票开门,还自告奋勇地充当向导,众人好高兴,心想总算遇到了活雷锋,后来听说条件是我们一行须到她开的饭店就餐。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领队只好允诺。于是匆匆见过孝庄文皇后,我等又驱车被诱入她家开的餐馆。她信誓旦旦地说,等我们吃完饭继续领着我们参观,给我当向导。我们信以为真。当然,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再也无缘见到她的面了。
在如此庄严肃穆的皇家陵寢,我们的时间就这样消磨在对无聊的蝇头微利的计较中,想想真不合算。太阳掠过头顶,向西方的山林移动了。我们再也不敢相信任何的甜言蜜语,只能依靠自己,用最短的时间去谒见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并非有意怠慢其他诸位皇帝,也不是我们想和太上皇、老佛爷拉什么关系,只不过我们的汽车歪打正着,开到裕陵门前了。
每一座陵寝都记载着或辉煌或衰败的历史,这个说法是不错的。然而,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虽然都以建筑富丽堂皇、地宫拥有大量珍宝陪葬著称,却有绝然不同的背景。乾隆的裕陵建造于清王朝的康乾盛世,地宫精美的石雕佛像、华丽的经文令人叹为观止,倒也情有可原;而慈禧陵落成于清王朝大厦将倾、内忧外患的风雨飘摇之际,扫金的砖雕墙壁、贴金的彩画、镀金铜龙盘柱,以及上为凤、下为龙的石雕御路石,金碧辉煌、豪华奢靡,却是置国库空虚而不顾,以满足个人权欲物欲无限膨胀的象征。
露富招灾,倒也是千古不变的规律。这两座陵寝的大殿和重重石门密封的地宫,到了1928年7月,招来东陵大盗军阀孙殿英的野蛮盗掘,至高无上的太上皇、老佛爷遭到劈棺扬尸的厄运,陪葬的稀世珍宝被洗劫一空。这一现代史上轰动海内的毁灭历史文物的暴行,也将盗墓者的名字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清东陵以其无可代替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当之无愧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以气势恢宏的建筑群承载着清代厚重而复杂的历史,记录了历史的辉煌和先辈光辉的业绩,然而在富丽堂皇、锦衣玉食的背后,也演绎了波谲云诡、你死我活的宫闱纷争,隐藏着多少深宫内廷悲欢离合、骨肉相残的悲剧。这些历史往事,有的载于史册,更多的封存在黄土之中,恐怕永远无法破译,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千古之谜了。
回程路上,众人还沉浸在历史的纠葛之中,顺治的出家之谜,康熙的丰功伟业,乾隆的博学和风流倜傥,慈禧的权欲和手腕……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似有似无,莫辨真伪。有道是,无论是皇家之大事,还是老百姓的琐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大概这也是千古不易的规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