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学术批评及争论的和谐路径
 作者:朱大明 来源:科学时报(http://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11-8 23:47:43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了解科学史的人都知道,科技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几乎都伴随着重要观点、理论或学派之间的激烈争论或批评和反批评。学术批评和争论对科学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道理大家似乎也都明白。但在现实中,许多学者并不看好学术批评或争论,甚至退避三舍。其主要原因或许是:科学批评或争论难免要面对持不同观点或见解的同行学者,怕因批评或争论得罪人或招致反批评引起人际关系紧张。这也难怪,现实中确实存在学术批评或争论因出言不逊、相互诋毁而导致人际矛盾的情况。因此,如何共同营造健康的评论环境和氛围,保证其和谐至关重要。笔者不揣冒昧,提出几点看法。
 
正确认识学术批评和争论的内在和谐性。学术批评和争论是学者之间就不同的观点、见解进行质疑、商榷、探讨、辩驳的过程,表现为同行或学派之间学术上的相互矛盾、冲突和竞争。但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争论,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从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展开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探索,获得更广泛深入的认识,并在争论中互为比较、互为补充、互相启迪;在质疑中反思,在反思中超越,有利于激活思维,最终获得更为深刻、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不同观点、理论和学派之间争论的结果,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或消除误解、达成共识,或暂时未达成共识,但也会积极反思,进一步完善各自的观点和理论学说;引发新的共同关注,促使人们共同解决。总之,经过科学争论,无论是摈弃了错误的观点、结论,还是坚持了正确的观点和理论,只要促进了科学发展,都同样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和谐。
 
共同遵循学术争论的行为规则。对待学术争论必须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批评或争论的对象应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做到言之有理、论证有据,以免失之武断,更不可断章取义甚至故意歪曲对方的观点;批评要“对事不对人”,不论资历和职位都应平等对话,要以真知灼见启发人,并注意言辞斟酌、把握分寸,避免用语过激,更不可盛气凌人,有损对方声誉。在争论中,要对不同观点和见解持宽容态度,理智地倾听对方的不同意见,冷静地分析、对比和鉴别,从中吸取有益的思想,以实现自我反思和超越。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在编审学术批评或争论性的稿件时则应注意保持公正的“中立”态度,不应以编辑地位凭个人好恶偏袒或排斥某一方;对批评、反批评稿件,在选择同行审稿专家时,尽可能避免因审稿者的亲疏关系或门派观念等因素影响审稿的客观公正性,以确保真正有学术价值的争论性文章及时发表。
 
营造鼓励健康和谐的学术环境。应提倡科研人员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发扬独立思考的品格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展开自由的学术评论;要敢于突破既定的章法和权威的思维定势,拓宽思路,发表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反对权威定调和人云亦云;对不同的学术观点应持相互尊重的心态进行积极的建设性对话;要摈弃文人相轻、惟我独尊或孤芳自赏等不健康的思想。学术期刊或科普报刊应积极倡导科学评论,如专门设置刊登学术争鸣、讨论、质疑类稿件的栏目;在征稿简则中明确表示鼓励学术争鸣,特别欢迎学术评论类稿件;并针对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或难点问题,主动立题开展学术讨论;对有重要创见同时有争议的论文应借助编者按、卷首语、导读等引导评论;对确有学术价值的讨论或争鸣稿件应及时或优先发表,且稿酬从优,以资鼓励,共同营造自由宽松充满活力的批评环境和氛围。
 
(作者为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高级工程师)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流感疫苗不能防普通感冒
寒冷致病 耐寒锻炼防病
御道养生文化 引领中国养生产业发展方向
“胃痛治胃”与治本之策
全社会共同关注糖尿病危害
展示最新成果 促进科技创新
在特异性及临床适用性上比形态学有明显的...
宫颈癌疫苗有效降低宫颈癌死亡率
11月1日《自然》杂志精选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07年最佳发明
朱达志:“华南虎事件”急需第三方调查
嫦娥一号卫星为何需要实施中途修正
“华南虎”照片11月9日将上《科学》杂志
葛剑雄:华南虎事件 请政府学《科学》
世界第一只懂人话黑猩猩去世
第八届华罗庚数学奖与第十一届陈省身数学...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