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数学家的算功是最好的,但不知道算什么;很多西方数学家知道算什么,但算功不好。”在美国、法国呆了将近20年的张寿武这样比较国内外数学家的差异。
“简洁化数学,这是数学发展的动力。国内的数学大多停留在数的上面,太琐碎,追求程序性的计算,可读性很差,面越做越窄,很难提出伟大的思想。这种数学的生命力不强。”
张寿武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想当数学家:“因为那个时候我知道我算东西比别人快,特别喜欢口算,那时我知道做数学要有耐心,这是与其他小孩不一样的地方。我特别喜欢做数学的过程,我对结果本身其实不在乎,我发现所有的数学题目做完后实际上都没有意思,我非常喜欢做数学的过程,坐在那里慢慢地思考,重新规划,把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弄成一个很小的问题。有些数学家喜欢将事情弄得越玄乎越好,阳春白雪,这不是我的风格。我觉得数学最妙的地方是:正确是基于简单的理由,而不是复杂的理由。实际上数学与科学和文学一样,能够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东西。”
“我对做数学的过程和其中的道理更感兴趣,我对技巧没有太大兴趣,我做数学没有记住任何技巧,到现在也不知道做数学有什么技巧。”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大部分书都是在田埂上念的,我念书不痛苦,只是高中时痛苦了3年的时间,现在的学生们要痛苦12年的时间。”
张寿武认为,数学课比较枯燥无味,有很多原因是老师没有花功夫,“他们喜欢拿个备课本在上面,好处是他们在黑板上不出错,缺点是学生什么也记不住。在给学生讲课时,我宁愿在黑板上出错,也要把最精彩的东西讲出来,如果让我在黑板上的完整与精彩之间作选择,我觉得精彩比完整更重要。”
张寿武提议说小学可以不用学太多数学,要多学一点音乐、体育和外语;初中开始念多一点数学,大学集中重点学。“少一点死记硬背,多一点人文方面的东西,不要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我不反对奥数,反对奥数的训练方式。”
“数学跟任何学科一样,需要传承,不是一个人生下来就有的能力。有一个生命力强的好题目,就成功了99%。但在国内,题目是个大问题,差题目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