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干部考核单背后的政绩观嬗变
 作者:李承志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10-22 0:31:38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10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特稿,其中有这样一则实例:不久前,江苏无锡日报向市民公布了一张上半年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完成情况的表格,全市9个市(县)区的得分和排名情况一览无余;人们注意到,在新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4大类39个指标中,民生类指标的权重明显增加,最高的8分给了“城乡居民收入”,而以往的核心指标GDP“身价”陡降,从20分锐减为3分。“群众最关心什么,就考核干部什么”,十七大代表、无锡市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更好地推进社会建设,努力改善民生。
 
在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正确政绩观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热门话题。从代表们的讨论中,笔者十分清晰地体会到未来正确政绩观“民生为本”的取向。正如十七大代表、江苏省昆山市市委书记张国华所说,过去几年干部考核体系发生重大变化——从偏重经济发展到重视人民福祉,从注重增长速度到重视增长质量,民生指标、生态指标和老百姓的口碑相继进入各地干部的考核标准。而杨卫泽“群众最关心什么,就考核干部什么”的精辟论述,更代表着民生政绩考核体系的一个鲜明特点。无疑,这种正在构建的以民生为主的政绩考核框架,对于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群众最关心什么,就考核干部什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需要定思路、作决策的主要领导确立一个正确的政绩考核取向,要从“又快又好”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把“好”作为“快”的前提,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益的关系。近几年来,虽然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但不少干部的政绩观依然停步不前,仍然片面追求GDP的过快增长。他们集中财力物力铺摊子、上项目,忽视对群众关心问题的有效解决,在累积了“经济总量”的同时,丢掉了“民心总量”,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
 
江苏无锡新的干部考核标准,可以让更多干部摆脱沉重的经济考核指标,使其有更多精力考虑民生问题,变过去的“围绕经济转”为今天的“围绕民生转”,变过去的“围绕上级转”为今天的“围绕群众转”,为十七大送给普通老百姓的“民生大餐”增添了几多“实惠色味”。笔者相信,我们的干部会在民生政绩考核的框架内,把诸如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住房难等事关百姓生活的很多难题装在心里、置于案头、摆上日程;也能统筹兼顾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既给老百姓创造一个殷实的今天,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踏实的明天。
 
“群众最关心什么,就考核干部什么”,是一种新型的民生政绩观,是对传统政绩考核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更多地体现了共产党人“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着情怀。民生政绩观的核心是干部的政绩让群众说了算,让历史说了算,这是最实在的“以人为本”。把群众的意愿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在一张干部考核单上——这张考核单虽小,却彰显了干部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情结,容纳了可以盛装天下的“民心”。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神木侵蚀与环...
全国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在拉萨举行
深圳爱普生新污水回用系统正式完工
中科院动物所与WCS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我国首批杜寒杂交幼羔超排试管羊在河北诞生
郑时龄:我们设计了道路却没有设计交通
张泽:科技创新不能缺少文化氛围
徐建中:把我国人均传统能源能耗降到三吨...
PNAS:研究揭示大蒜有益人体健康的精...
北大生命科学院新任院长饶毅发起系列讲座
当“女博士卧底酒楼写论文”成为新闻
53.6%学生认为读研是否值得关键取决...
科学时报:科学界对诺奖三大奖项的科学述...
开创时代的Alfred Bernhar...
《伦敦皇家学会学报B》:一夫多妻促雄性...
10月18日《自然》杂志精选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