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经过专家现场实打验收,50亩连片“浚单20”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创造了黄淮海地区同面积产量新纪录,15亩连片“浚单20”玉米超高产攻关平均亩产再次刷新世界夏玉米同面积的最高产量纪录。
由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业厅和承担超高产攻关研究的基地等课题承担单位组成技术攻关组,今年在豫北灌区的温县祥云镇和浚县矩桥镇刘寨村分别设置了两个超高产攻关试验基点。
在河南省温县祥云镇的50亩连片超高产攻关田中,“郑单958”玉米平均亩产达到836.3公斤,“平安3号”小麦平均亩产695.8公斤,一年两熟平均亩产达到1532.1公斤;在浚县巨桥镇刘寨村的50亩连片超高产攻关田中,“浚单20”玉米平均亩产达到872.66公斤,“矮抗58”小麦平均亩产652.4公斤,一年两熟平均亩产达到1525.06公斤。本年度设在两个生态类型区的50亩玉米、小麦超高产攻关试验田均超额完成了科技部规定的攻关产量目标,50亩连片“浚单20”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创造了黄淮海地区同面积产量新纪录。
此外,在浚县农科所的15亩连片超高产攻关田中,“浚单20”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064.78公斤,实现了在同一块地上两年实打验收玉米平均亩产1006.85公斤和1064.78公斤超吨粮的产量突破,刷新了世界夏玉米同面积的最高产量纪录。综合“周麦98165”小麦平均亩产668.88公斤,一年两熟平均亩产达到1733.66公斤,再次刷新2005年创造的1621.9公斤超高产纪录,成为目前我国15亩连片一年两熟平均单产的最高纪录。
河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第一主持人、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尹钧教授介绍,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超高产是一个创新性很强的攻关研究课题,也是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技术攻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研究课题,要求产量指标高、涉及学科多、研究难度大,同时还受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
为此,技术攻关组依据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超高产集成技术要求,重点在两熟作物品种组合配置、两茬作物行距与播种方式、两季茬口搭配、周年肥水运筹、全程指标化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小麦宽窄行匀播、氮肥后移、高质量群体调控、后期延衰增穗重及玉米缩株增密、强土调根、平衡施肥、抗倒防衰、乳线消失收获等关键技术进行优化集成,并根据两熟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天气和苗情变化,超前诊断决策,狠抓应变管理和关键增产技术的落实,使两个基点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超高产攻关在大灾、多灾之年仍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