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之父”叶培建:做事只有行和不行没有差不多
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不是天生就有的。除了军人家庭的熏陶,也跟他瑞士五年的求学经历有关。1980年,叶培建赴瑞士纳沙太尔大学微技术研究所读博士研究生。“那5年的学习,让我体会到了瑞士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敬业精神,做事只有‘行’和‘不行’,没有‘差不多’”。
在为“嫦娥”奋战的3年多时间里,叶培建和他的团队几乎没休过一个节假日,“有一年除夕夜我宣布10点钟下班,大家都很惊诧——今天下班怎么这么早?”
【全文请点击】
人类迄今探月首次成功率不到50%。“嫦娥”326小时的跋涉之旅,历经8次变轨,经过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三个阶段,复杂程度创下中国航天之最。
从千年梦想起飞至今,嫦娥一号首飞任务实现“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精密测控,精确变轨,成功绕月”,飞控精准程度和完美过程令世界瞩目。
37年的时间!中国完成了从地球卫星上天到月球卫星成功绕月的巨大跨越。中国航天由此迈进“深空时代”。
【全文请点击】
赵葆常介绍,CCD立体相机开机,获取第一幅月面图像时,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等专家和领导都在现场。当看到实时传输回的第一张照片时,栾恩杰说:“没有想到会这么清楚。”孙家栋说:“我们都看呆了。”而欧阳自远说:“不钦佩也得钦佩,东西摆在那里。”这一席话更让为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光学成像探测系统辛苦几年的赵葆常备感欣慰。第一张照片传输回来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好多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全文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