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敖红等 来源:《第四纪科学评论》 发布时间:2011-6-29 11:00:36
选择字号:
研究提出低纬亚洲季风演化新认识
  
南海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冬季在东北风的驱动下形成逆时针表层洋流,沉积亚洲内陆风蚀作用带来的粉尘;而夏季在东南风的驱动下形成顺时针表层洋流,接受邻近陆地高降雨量产生的风化剥蚀产物。因此,南海新生代沉积物为研究低纬亚洲季风形成和演化提供了理想材料。南海新生代沉积物的精细年代标尺是研究低纬亚洲季风的基础。如何建立南海新生代沉积物的精细年代标尺一直是南海古海洋学和古气候学研究的焦点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敖红博士及其合作者通过对南海ODP 1143站5Ma以来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δ18O记录和夏季风记录(赤铁矿与针铁矿比值,Hm/Gt)进行轨道调谐,建立了南海5Ma以来沉积物的高分辨率天文年代标尺,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低纬度亚洲季风在上新世至更新世演化特征的新认识。对比5Ma以来ODP 1143站的底栖有孔虫δ18O和Hm/Gt夏季风记录发现,低纬夏季风的周期旋回变化与冰期/间冰期旋回并不一致。Hm/Gt反映的夏季风在5Ma以来都是由20kyr周期主导,而δ18O反映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在约1Ma以前由40kyr周期主导,在这之后由100kyr周期主导。
 
这表明,低纬夏季风不存在1Ma左右的气候转型,即著名的中更新世气候转型(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MPT)。这进一步暗示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可能与高纬冰量的变化有关。低纬季风在轨道尺度上的旋回变化主要由太阳辐射驱动产生,受高纬冰量影响较小,因此很难产生明显的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传统观念认为,夏季风在冰期都比较弱,在间冰期都比较强。然而,南海Hm/Gt记录以及石笋δ18O记录表明,中国南方的夏季风并不这样。在中国南方的冰期也能产生较强的夏季风,间冰期也能产生较弱的夏季风。此外,南海Hm/Gt记录还表明,低纬亚洲夏季风从2.8Ma开始变化幅度增加,整体上并存在长期持续减弱的趋势,这可能与北半球冰量的增加有关。
 
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于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领域国际期刊《第四纪科学评论》(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Ao, H. et al., 2011. An updated astronomical timescale for the Plio-Pleistocene deposits from ODP Site 1143 and new insights into Asian monsoon evolution.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30, 1560-1575)。(来源: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热带森林“赢家”更小更快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