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in Ren 来源:《毒理学》 发布时间:2011-6-22 16:39:02
选择字号:
马兜铃酸肾毒性机制研究获进展
 
马兜铃酸(AA)是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AN) 和巴尔干地方性肾病(Balkan endemic nephropathy, BEN)的致病原因,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氧化和还原是AAI(AA的主要毒性成分)在不同物种体内快速清除必不可少的代谢过程。然而,哪些酶参与AAI体内的氧化、还原代谢以及此代谢过程在AAI肾毒性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安评中心前期的研究工作表明,肝脏CYP1A参与AAI的氧化代谢,此代谢过程使小鼠血液及肾脏中AAI的含量降低继而减轻AAI所致的肾毒性。该研究结果已在Kidney Int(2008,73:1231-1239)杂志上发表。
 
肾脏不仅是还原代谢AAI能力最强的器官,也是AAI毒性的靶器官。因此,该中心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哪种酶参与肾脏AAI的还原代谢以及此代谢过程对AAI肾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NAD(P)H:醌氧化还原酶(NQO1)在肾脏具有较高的活性,且分布位置与AAI所致肾脏病变的部位一致。NQO1的抑制剂双香豆素、苯茚二酮均可抑制AAI在肾脏内的还原代谢,延缓AAI的血浆清除。虽然抑制剂处理后,小鼠血液和肾脏中AAI的含量明显升高,但其所致肾毒性却显著降低,表明NQO1参与AAI在肾脏内的还原代谢,且这一还原代谢过程可能是AAI诱发肾脏毒性的主要原因。
 
此部分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毒理学领域颇具影响力的杂志《毒理学》(Toxicol Sci) 上。该结果为深入研究AAN机理提供了新的依据,为马兜铃酸肾病预防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也为中药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来源: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