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炮弹坐标系下电子能谱和反冲离子纵向动量的关联谱
图2. 平面内电子的动量分布
图3. 实验室坐标系中电子能谱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一组科研人员利用自主研制的反应显微成像谱仪,研究了30keV/u的He2+离子与Ar原子碰撞实验中的单俘获同时单电离反应通道,并获得重要进展。
实验采用散射离子、出射电子和反冲离子的三重符合测量,以及动量成像技术,实现了对转移电离反应运动学的完全测量,获得了电子出射关联谱和多重微分截面等信息。研究表明,此反应道的电子发射机制有炮弹双俘获的自电离和靶子内壳层电子被俘获后自电离退激的贡献,以及直接转移电离过程的贡献。其中低能电子绝大多数来源于直接的转移电离过程,被俘获到炮弹离子的电子主要处于基态,这是电子产生的主要通道(如图1所示)。
在动量空间中,电子在散射平面内围绕靶子和炮弹的速度有极大值分布,具有小动量的电子占主导。这些特征表明,不存在鞍点电子电离的贡献(如图2所示);电子能谱上的低能共振结构来源于靶内壳层3s电子被俘获后,靶子俄歇过程(如图3所示)。
研究成果在《物理评论A》(Physical Review A)83.052707(2011) 发表。(来源: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