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永官等 来源:《植物生理学》 发布时间:2011-5-19 14:49:29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蓝藻砷甲基化分子机制
 
砷(As)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有毒元素,砷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蓝藻广泛分布在土壤和各种水生环境中。由于它们的环境适应力强,生长速度快,因此是引起水华的主要物种。目前有关蓝藻对砷响应机制的研究还鲜有报道。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朱永官组研究揭示了蓝藻砷甲基化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发现微囊藻(Microcystis sp. PCC7806)、念珠藻(Nostoc sp. PCC7120)和集胞藻(Synechocysis sp. PCC6803)都能将无机砷转化为甲基砷。将三种蓝藻的砷甲基转移酶基因(arsM)克隆,并表达在对砷高度敏感的大肠杆菌突变株AW3110(ΔarsRBC)中,它们都能赋予细胞对As(III)的抗性。两种纯化的蛋白质SsArsM (Synechocystis ArsM)和NsArsM(Nostoc ArsM)在体外能够将As(III)转化为甲基砷,并生成一定量的挥发砷。鉴于蓝藻具有较强的砷转化能力及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它在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项研究由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博士生尹西翔为第一作者,朱永官博士为文章通讯作者。相关论文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杂志在线发表(Biotransformation and volatilization of arsenic by three photosynthetic cyanobacteria, doi:10.1104/pp. 111.178947)。(来源: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