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rcus Makowski 来源:《自然—医学》 发布时间:2011-3-23 16:33:08
选择字号:
科学家开发非侵入式血管成像术
可在出现症状前发现患心脏病风险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由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兰索斯医疗成像公司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开发出了一种非侵入式医疗成像技术。该技术可确定患者动脉斑块位置,为包括心脏病和中风在内的心血管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便利。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医学》杂志上。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侵入式检查方法都不能获得动脉壁的清晰影像(例如X射线检查),也无法发现动脉壁破损风险(例如血管内超声检查)。而新研究借助一种被称为弹性蛋白磁性共振造影剂(ESMA)的药剂,可通过非侵入式方法在心血管病患者出现症状前发现患病风险。
 
这项由英国心脏基金会资助的研究历时两年,已在小鼠动脉斑块检测上获得了成功。成像原理是利用非侵入式、无辐射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来使动脉壁上丰富的弹性蛋白成像。其步骤是:首先将造影剂通过静脉输入血管,然后再通过核磁共振对血管网络进行成像,整个过程无需侵入式检测,也不必接触任何有害辐射。由于在动脉斑块周围的弹性蛋白会有显著的增生现象,因此通过ESMA技术,这些位于动脉壁上的病变将无处遁形。
 
负责该项研究的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雷内·波特纳说,这项研究极具潜力,相信它很快就能走出实验室在临床上获得应用。虽然这期间还有不少工作需要完成,但这项技术将为患者在X射线检查以及其他侵入式检查方式之外提供一种新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患者减少了风险。在ESMA检查之外,如能结合病史以及吸烟、高胆固醇等危险因素的评估,医生将能为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从而让心脏病和中风在出现症状之前就被发现。同时它还将为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便利。(来源:科技日报 王小龙)
 
更多阅读
 
《自然—医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