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江华等 来源:《新植物学家》 发布时间:2010-8-5 14:26:12
选择字号:
共生入侵机制研究获新成果
 
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机制是入侵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已有假说主要从天敌、资源和生态位几方面阐述了入侵种的入侵性。但是现有的入侵理论只能解释部分入侵物种的入侵性,所以新的入侵理论令人期待。2006年至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孙江华研究组以红脂大小蠹-伴生菌为研究模型,以多物种协同作用为切入点,开展了红脂大小蠹入侵机制的研究,继2007年提出外来种与本地种种间协同入侵后,最近又提出了红脂大小蠹伴生菌L. procerum的共生入侵机制。
 
一方面,中国红脂大小蠹伴生菌L. procerum通过降低寄主油松抗性和诱导寄主油松产生红脂大小蠹聚集化合物(3-carene)来协助红脂大小蠹在入侵地中国的侵入;另一方面,中国红脂大小蠹通过携带其伴生菌L. procerum和诱导寄主油松产生抑制其它伴生菌生长的化合物来协助中国红脂大小蠹伴生菌L. procerum在入侵地中国的侵入。由此从虫-菌种间协同、虫-寄主相互作用、菌-寄主相互作用和菌-菌种间竞争4个方面验证了红脂大小蠹与其中国伴生菌L. procerum的共生关系在入侵地的发展和保持,从而说明红脂大小蠹及其中国伴生菌L. procerum的入侵性。最终提出新的入侵模式——共生入侵。部分数据在线发表在植物学期刊《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Lu M, Wingfield MJ, Gillette NE, Mori SR, Sun J-H*, 2010. Complex interactions among host pines and fungi vectored by an invasive bark beetle. New Phytologist  Doi: 10.1111/j.1469-8137.2010.03316.x)上。
 
该研究得到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525009)和中科院相关资助。(来源: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