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铸钢等 来源:《基因与癌症》 发布时间:2010-2-25 10:32:05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男性不育症新病因
 
1月27日,由国际著名专业学术期刊《癌基因》(Oncogne)创刊人,原主编Prem Reddy教授主编,美国SAGE出版集团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月刊《基因与癌症》(Genes & Cancer)正式上网发行,引起科技界广泛关注。这本新创刊的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铸钢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手术切除”Kif18a基因使雄性实验鼠不育、睾丸萎缩、精子缺失!从而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哺乳动物模型证实Kif18a基因突变与精子发生发育之间的因果关系。这项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阐明人类精子发生发育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男性生殖健康、不育症治疗和男性计划生育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合作伙伴,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全方位揭示出Kif18a,驱动蛋白超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在精子发生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纺锤体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细胞器,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分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证明Kif18a功能缺失直接造成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障碍、纺锤丝微管分布及动态紊乱、染色体集合异常且不能均等分离,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进一步研究发现Kif18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可以结合纺锤体检查点蛋白BubR1和Cenp-E,稳定后两者蛋白水平,参与其功能调节,为细胞分裂提供所需动力并维持纺锤体结构和功能正常,使细胞分裂能顺利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由于环境及社会因素的变化,男性生殖健康的问题日趋严重。不仅精子的数量在逐年减少,而且精子的质量也在逐年下降,由此带来男性不育症发生率的逐年上升。据统计,因各种原因导致不育的夫妇约占育龄夫妇的15%,其中,男性因素约占一半。虽然导致男性不育症的病因有多种多样,但仍然有约一半的患者病因不明。Kif18a基因功能的发现无疑为男性不育症病因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未来将有可能为男性不育症病因诊断、治疗及男性节育新技术的发展带来希望。
 
该项目研究成果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瑞金医院、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中科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十余位科研人员经过近5年的协作攻关完成的。期间,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研究项目、上海市教委E-研究院项目的资助。(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