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各向异性是指示地球壳幔形变特征的重要信息。目前,地震各向异性主要解释为大尺度的区域壳幔形变场所诱导,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室张忠杰研究员及其合作者认为地震探测的各向异性信息可能是区域与局部地震各向异性联合贡献的结果。为了检验上述思想,该研究团队基于宽角地震资料的横波处理解释结果,利用宽角反射地壳结构CDP成图,构建径向与切向横波反射剖面;通过壳内主要震相横波分裂参数的拾取与归位,重建区域和局部地壳地震各向异性结构,并将所发展的方法应用于我国东南地区的地壳形变特征研究中,该项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地震学杂志》上。
通过理论模型试验表明,其发展的方法可以用于重建地壳内部的多层各向异性结构,平均各向异性与区域应力场有关,而残差各向异性却与局部断裂有关,从而为研究层间耦合/解耦效应以及形变场特征等动力学问题提供重要的约束。通过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东南地区屯溪-温州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揭示出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具有明显不同的各向异性属性特征,并支持江山-绍兴断裂为上述两个块体分界的观点;与断裂带在地表的分布相一致,地壳内部的地震各向异性分布也呈现四段不同的特征,可能与多阶段碰撞引起的地壳不同形变过程有关。
值得说明的是,人工源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是重建区域地壳速度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相对其他方法,其具有分辨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但是,受地震资料信噪比等因素的影响,宽角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方法相对显得单一,如何从传统宽角地震资料中挖掘更多的有用信息,进一步丰富宽角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内涵,仍然是广大地震科学工作者长期努力的目标。(来源: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