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次大陆和欧亚大陆在大约5000万年前的碰撞可能解释为什么地球大气的温度在那时达到了峰值,然后开始下降。Dennis Kent 和Giovanni Muttoni提出,在新生代之初发生的那次碰撞很可能减缓了地球表面之下的碳沉积再利用,减少了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数量。这个过程可能启动了一个变冷的趋势,让极地冰原形成,直至今日。
这组科学家列举了约1.2亿年前印度从南极洲分离出来并向北运动,在700万年后与欧亚大陆相撞。在相撞之前,海洋地壳的俯冲把一个具有高度生产力的赤道生态系统移动到了海底,这把二氧化碳释放到了大气中,并把温度推高。随着500万年前的碰撞以及俯冲的减缓,印度的德干地盾漂移到了赤道范围,在那里它的硅酸盐吸收了大气的二氧化碳并且让更多的碳进入地下。这种转换降低了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而且减弱了温室效应。这组科学家说,之后就是南极冰原的迅速扩张,当时温度急速下降,而且从那以后一直变冷。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上。(来源:EurekAlert!中文版)
(《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doi: 10.1073/pnas.0805382105,Dennis V. Kent,Giovanni Mutto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