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论文作者:沈钧贤等 期刊:PNAS 发布时间:2008-7-28 21:30:55
初步揭示凹耳蛙超声听觉奥秘
 
7月25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发表的题为“Active control of ultrasonic hearing in frogs”的论文,首次揭示了雄凹耳蛙中耳能自主调控感知超声的奥秘。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沈钧贤及其中美合作研究组共同完成。
 
脊椎动物在发声或收听强声时,通常靠收缩中耳肌以衰减进入内耳的声音强度,保护内耳毛细胞,这主要在低频范围进行,而在高频时几乎没有放大作用。与哺乳动物中耳不同,蛙的口腔经开口的咽鼓管永远地与中耳腔沟通。中美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雄凹耳蛙在鸣叫与吞咽期间能自主地关闭其咽鼓管,关闭咽鼓管的重要功能在于可显著地减少鼓膜后空气的体积。数学模型分析及激光Doppler测振结果揭示,鼓膜后空气体积的减少将增加中耳阻抗,导致在高频区(10~32kHz)鼓膜振动有多达20dB增益,低频区(3~10kHz)有26dB衰减,从而部分解释了凹耳蛙有灵敏超声听觉的奥秘。
 
凹耳蛙中耳自主调控听觉灵敏度的机制,除了在鸣叫时保护内耳免受强低频声和口腔内高空气压力的影响外,还能保护它们极薄的鼓膜在吞咽活节肢动物时免受伤害。该成果进一步证实凹耳蛙进化了高频声通信系统,这一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来源:科学时报 李娇)
 
(《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doi: 10.1073/pnas.0802210105,Marcos Gridi-Papp, Albert S. Feng, Jun-Xian Shen, Zu-Lin Yu, John J. Rosowski and Peter M. Narins)
 
更多阅读(英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论文 一周论文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