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细菌能作为凝结核帮助形成雨雪。
(图片来源:Punchstock)
雨滴或雪花的形成需要微小粒子作为凝结核,这已是众所周知的科学事实。人们也已经知道,这些微粒大部分来源于矿物,美国科学家近日通过研究新雪后发现,空气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及微小藻类也能扮演这一角色,并且它们能在接近于零摄氏度的温度下催化形成冰雪。这一发现意味着,生物降雨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普遍得多。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29日的《科学》(Science)上。
生物“冰核”(ice nucleators)在降雨过程中的作用一直是个谜,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至今无人能在云层中检测到这些生物微粒。
在最新的研究中,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Brent Christner和同事成功地发现了造雨的微生物。研究人员从北美、欧洲及南极洲不同纬度地区收集了大量新雪,过滤后,将来自不同样本的微粒放进盛有纯净水的不同容器中,然后缓慢降低温度,仔细观察水何时结冰。结果发现,样本的结冰温度越高,其包含的核就越多,这样的样本也越易显出生物学特性。
接下来,研究人员用加热和化学物质处理样本,以杀灭其中的细菌,并再次检查了样本结冰的温度。结果发现,每升融化的冰雪里面有4—120个冰核,其中大约69%至100%都是生物性的。
研究人员对于能在所有的样本中发现细菌感到吃惊。这一结果支持了微生物能安全地随云团远距离迁移的观点,并且表明了生物驱动的降雨在全球各地都有发生。
Christner表示,“这就像是一个‘唤醒电话’,提醒着我们,云层中一些最活跃的催化剂被广泛地忽略了。看起来生物微粒确实在制造雨雪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云层温度相对温暖的情况下。”(科学网 梅进/编译)
(《科学》(Science),Vol. 319. no. 5867, p. 1214,Brent C. Christner,David C. Sands)
更多阅读(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