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论 文 实名举报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论文频道>正文
细胞保持形态之谜得解
 论文作者:Peter Bieling      期刊:《自然》     发布时间:2007-12-3 11:48:40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图片说明:荧光显微镜照片。红色为微管,绿色为微管正极示踪蛋白标记的微管生长端。
(图片来源:Peter Bieling, EMBL)
 
有机体的每种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尺寸和形态,这与它们发挥特定的功能有关。而一旦细胞不能保持固有形态,其功能就会受到损害,从而会给有机体带来一系列问题。近日,德国和荷兰科学家阐明了一个在细胞形态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骨架和蛋白之间的关系。相关论文12月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上。
 
每种细胞都有独特的形态,这主要是由细胞骨架决定。细胞骨架主要由蛋白纤丝构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微管(microtubule),这是一种动力纤丝,不停地生长和收缩。微管的空间结构依赖于多种调节蛋白,其中有些只与微管的生长端(growing ends)发生作用,这些蛋白称为微管正极示踪蛋白(plus-end tracking proteins,+TIPs)。长期以来,科学家对于+TIPs怎样识别出微管生长端的动力学结构一直迷惑不解。
 
在最新的研究中,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和荷兰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研究所(AMOLF)的科学家发展了一种新的方法,使得人们能够同时在试管中研究多种微管正极示踪蛋白。
 
应用这一方法和荧光标记,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观测发现,其中一种+TIPs识别出微管生长端的特定结构,并绑定在上面,这样就为另外两种+TIPs提供了装载平台。而另外两种+TIPs中的一种因为内在发动机的作用,能够沿着微管移动,这就有助于整个蛋白分子系统选择性地追踪微管生长端。
 
研究领导者之一、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Peter Bieling说:“我们新方法的巨大优势在于,它能被应用于其它各种与微管发生作用的蛋白。它是一种强大的方法,能够提升我们对于大量不同的微管末端示踪蛋白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研究其中的机制和功能。”(科学网 梅进/编译)
 
(《自然》(Nature),doi:10.1038/nature06386,Peter Bieling,Thomas Surrey)
 
更多阅读(英文)
 
 
E-mail推荐
相关论文 当周论文排行
三个基因导入即可形成“万能细胞”
美研制出细胞内最大纳米穹隆体模型
科学家发现细胞死亡新形式
IGF-1R在凋亡调控中有新功能
诱导产生多能干细胞
多巴胺神经细胞具有乐观倾向
细胞如何遏制化学疗法损伤
干细胞研究新技术
11月23日《科学》杂志精选
连续代数黎卡提矩阵方程新解
科学家发现细胞死亡新形式
温室效应造就炽热金星
科学家制造出世界最精确的“尺子”
研究阐明大脑审美的“黄金法则”
科学家找到治癌新武器
最新研究挑战泛古大陆构造演化理论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