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气暴躁在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中比较常见。这个阶段的暴躁易怒在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上变化较大,很多家长担心这是否意味着其它更加严重的健康问题。2008年1月的爱思唯尔期刊《儿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特定类型的儿童脾气暴躁可能意味着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Andy Belden博士和同事以279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记录并描述了他(她)们的暴躁行为。研究人员对比其中曾被确诊为抑郁症或破坏性障碍(例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与健康儿童的暴躁行为记录,发现健康儿童相对没那么好斗,并且一般来说,暴躁持续时间较短。
研究人员将儿童高风险暴躁行为分为5种类型:1)自残行为;2)对外界人或物连续暴力侵犯;3)需要采取措施才能保持平静;4)暴躁持续时间超过25分钟;5)日平均发作5次,或一个月内发作10-20次。研究发现第一种暴躁类型是最严重的,因为这种暴躁类习惯的儿童常常患有抑郁症。其它四种类型也可能意味着情绪或行为问题。
人们通常认为学龄前儿童的暴躁情绪常常由饥饿、疲劳或疾病引起,是正常现象。但Belden博士建议,心理健康医生有必要对持续表现出严重暴躁行为的学龄前儿童进行进一步的评估。这项研究结果也许能够指导家长和保育机构确定何时需要对那些脾气暴躁的儿童进行治疗。(荔涛/编译)
(《儿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doi:10.1016/j.jpeds.2007.06.030 ,Andy Belden, Joan Luby)
更多阅读(英文)
杂志简介:
《儿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由世界最大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Elsevier出版发行,是美国医学院儿科系主任联合会的官方杂志。该杂志涵盖儿童疾病预防、治疗和急救护理等相关领域,对从事儿童、青少年医疗服务的医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反映儿科临床实践的原创性文章,经过同行复审后可在该杂志发表,从而使临床儿科医生及时了解儿科医学最新研究动态。该杂志在70种儿科杂志中影响因子排名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