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亚平院士研究小组对东亚野猪和家猪的线粒体群体基因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所有东亚家猪来源于单一世系D,且东亚家猪的驯化主要发生在湄公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该研究成果于11月19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上。
家养动物起源研究不仅具有其自身的意义,而且对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十分重要。虽然有证据显示家猪在全世界多个地方独立起源,但家猪在东亚的具体起源地点和扩散路径并不是很清楚。
群体基因组学是目前解决群体遗传结构、多样性和系统地理分化的最佳手段,但昂贵的测序费用使得群体基因组学仍然只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吴桂生、张亚平及其合作者通过分析家猪和野猪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得到初步的系统发育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代表不同世系的个体进行线粒体全序列测定,首次构建了基于线粒体全序列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东亚家猪和野猪的系统发育关系树。该系统树为进一步归类划分东亚野猪和家猪mtDNA世系提供了依据和蓝图。基于建立的这一系统,该小组描绘出高分辨率的东亚家猪和野猪mtDNA系统发育地理图,推断出东亚野猪的系统地理分化和家猪的起源分化等群体历史事件。他们的研究显示东亚野猪很可能起源于湄公河流域,分两路扩散,一条由西南向北到青海、甘肃、新疆等地,一路向东到达长江中下游流域后在向东北扩散,最后到达东北亚。所有东亚家猪可溯祖至同一世系D,其中包含有多个支系。并分别在湄公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得到驯化。类似于野猪的扩散模式,在湄公河流域驯化的家猪主要经西南向北扩散到青海、甘肃、新疆等地,而在长江中下游流域驯化的家猪主要向东北扩散。
该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东亚野猪和家猪的起源分化事件,使人们对古代东亚农业文明的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其研究策略为相关的家养动物驯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来源: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doi:10.1186/gb-2007-8-11-r245,Gui-Sheng Wu,Ya-Ping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