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论文频道>正文
捕食行为与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一致步调
 论文作者:Micha Kowalewski      期刊:PNAS     发布时间:2007-9-12 14:2:37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图片说明:捕食者会在贝壳上留下圆形的孔。
 
(图片来源:John Warren Huntley)
 
 
美国科学家利用化石记录进行的最新研究,确定了捕食行为与进化过程的一个重要联系,即几亿年来海洋生物数量的涨落与捕食者和猎物的大规模遭遇步调几乎一致。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几十年来,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生态相互作用(比如捕食行为)对动物长期进化模式的影响存在广泛的争论。在最新的研究中,美国弗尼吉亚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的John Warren Huntley在Micha Kowalewski教授的带领下,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包括贝类等)的被捕食历史进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统计了过去5.5亿年里,贝壳化石上的捕食者咬出的洞的数量以及贝类在遭到攻击后自我修复伤痕的频率。据此,研究人员发现,在大约4.8亿年前捕食行为显著增加,这比之前基于形态学变化得出的研究结论提前了5000万年。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发现还是咬洞和修痕的发生率与Sepkoski海洋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曲线十分一致。得到该曲线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Jack Sepkoski,它记录了整个显生宙(Phanerozoic)海洋动物的起源和灭绝。
 
在题为“Strong Coupling of Predation Intensity and Diversity in the Phanerozoic Fossil Record”的论文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三种假设来解释这种相关性。简单说来,他们认为,要么是捕食行为驱动生物多样性进化,要么是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促成了捕食者捕食策略的进化,抑或是其他因素同时影响着捕食行为和生物多样性。
 
研究人员下一步将试图检测每种假设,从而弄清这一复杂的问题。(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
 
 
更多阅读(英文)
 
 
E-mail推荐
相关论文 当周论文排行
进化具有确定性而非随机
功能起源新观点
新方法让癌细胞“休眠”
植物母体效应“托福”子孙后代
科学家阐明海啸产生原因
不依赖于RNAi的基因沉默机制被发现
两种和幼年型糖尿病相关基因被发现
进化具有确定性而非随机
“快速回放”助大脑形成长期记忆
部分动物自食后代秘密被揭开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