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1-7-30 10:26:34
选择字号:
新京报:制定本科教育“国标”过程应开放
 
制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就是对学校办学资质进行审查,有一定现实意义,但是制定过程必须开放。
 
据《新京报》报道,“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组织制定约100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如果高校相关专业不能达到国标将停止招生。
 
按照“如果高校相关专业不能达到国标将停止招生”的说法,教育部为本科专业制订的教育质量标准,其实就是“合格标准”。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看,对高等学校办学进行合格评价,这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管理体制中,有一定现实意义。这实质就是对学校办学资质进行审查。此前我国进行的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不是合格评价,而是有优秀、优良的等级评价,由此造成政府职能的错位,也闹出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丑闻来。
 
如果“国标”就是“合格标准”的意思,或许应该在表述上更科学一点,不妨直接称作“合格标准”。不然,未来所有大学都宣称达到了“国标”,可能给大家造成这是最高标准的误会。
 
而且,在实际的制定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合格标准应该不同,如果对所有学校都实行一个“国标”,有可能会导致“千校一面”。好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已经强调,“国标不是一条线,而是一片云层”,各个高校的教学质量只要在“云层”中即可。
 
另外需警惕的是,要防止这个“国家标准”之上,再添加“等级评价”。那会给公众留下很大想象空间,哪些学校会在“高云层”?哪些又会在“低云层”呢?一旦“国标”工程,与大学的现实利益挂钩,搞不好,可能成为劳民伤财的工程。
 
更重要的是,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语境中,主管部门不能自行制定“国标”,而要引入开放的评价主体。目前的学历教育管理体系,已经饱受诟病。面对“国家承认”但社会不承认的教育现实,一些学者也在呼吁进行《学位法》立法,推进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改革。这是符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关于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精神的。
 
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政府部门在大学办学过程中,应负责学校的设立审批,以及监督依法办学,而大学在获批建设之后,怎样办学、授予学位,这是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至于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何,这不该由政府来评价,而应有社会专业机构和受教育者来评价,这才是健康的政府与学校间的关系。
 
为此,去年7月颁发的国家《纲要》明确指出,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照《纲要》的要求,审视并转变工作方式,比如,在制定“国家标准”时,让专业机构或受教育者共同参与。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主桥完成荷载试验 植物入侵影响热带珊瑚岛土壤碳库机制
南极两座火山“令人不安” 深部脑刺激促脊髓损伤者康复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