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数百位健康专家近期发出了请“麦当劳大叔退休”的公开信。匈牙利政府则以立法形式,决定从今年9月起对高糖、高盐等食品饮料征收“人民健康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意识到,不良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慢性损害,引发非传染性疾病。
非传染性疾病,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慢性病”或“慢病”,是指病情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病和某些癌症。所表现的特点为:成因复杂,发病前隐匿期长,病程长,治疗昂贵和致残致死率高。
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成为人类健康的最严峻挑战,越来越受各国关注。世界卫生组织今年4月发布的首份《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指出,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当今世界“头号杀手”,每年造成近36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60%以上,其中近8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约1/4非传染性疾病死亡者的年龄小于60岁。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若不采取行动,到2030年,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将导致5200万人死亡,国家收入将遭受数十亿美元损失,灾难性的治疗支出将把数百万人推向贫困。
非传染性疾病的蔓延不仅发生在城市,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其发病率在约50岁后成几何倍数增加,至少有约一半患者还不到65岁。数十年前,非传染性疾病被认为只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如今却成为发达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普遍面临的健康挑战。
造成非传染性疾病上升和迅速蔓延的原因,既有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宏观因素,也与经济发展相伴而来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随着城镇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人的饮食具有多油、多脂、多糖、高盐等特点,加上体力活动减少和强度下降,超重和肥胖人数显著增加,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逐渐增多。吃盐过多是造成高血压最主要的可改变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也是造成许多非传染性疾病的“罪魁祸首”。
防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并借鉴相关国家的成功经验。个人生活方式虽是造成该病的主因,但防控绝不是靠个人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必须采取“全社会全政府”策略。我国卫生部早在1998年就提出6个转变是防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键,即“从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从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从高层向基层转变,从城市向城乡并举转变,从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从专业行动向群众运动转变”。
联合国继2001年举办艾滋病峰会后,今年9月将召开有史以来第二个与健康有关的国际峰会,主题就是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该峰会的召开,标志着国际社会对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度重视,将有利于促进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近年来,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发展势头迅猛,对其进行有效防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切不可简单地复制某些发达国家以高昂医疗成本为代价的模式,还须根据自身经济状况以及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特点来确定防控重点,如控烟、减盐、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推广高效低价药物等,采取成本低、效果好、简单易行的防控措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