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明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7-15 8:48:25
选择字号:
两院士同台科普 “零距离”演绎科学无界

 
□孙明宇
 
两位院士同台为中学生演讲,对新疆石河子一中这个地处边远的中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历史性事件。
 
日前,正在当地进行野外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傅睿思,受石河子一中邀请,进行了题为《最古老的花》的科普演讲。
 
傅睿思,原名Else Marie Friis,古植物学家,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古植物部主任、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丹麦皇家科学及文学院院士,挪威科学及文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早年从事煤研究的傅睿思,无意间发现植物化石,最终走向古植物学研究道路。她主要从事探索被子植物的起源、早期演化、辐射与兴起,及其对生物界和地球环境的作用影响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当今世界上古植物学领域里最负盛名的科学家之一,是前任国际古植物学会主席。
 
多年来傅睿思与中国科学家紧密合作,由于多年友谊,她的中国同行们,送给了她“傅睿思”这个别具古典韵味的中国名字。
 
当天,与傅睿思一同出现在石河子一中讲台上的,还有另一位古生物学界国际名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弥曼。她为傅睿思的演讲担任翻译。
 
傅睿思的演讲题为《最古老的花》,也是她最负盛名的研究领域。
 
花是植物最脆弱的部分,经历漫长的时间如何保持下来?研究者又如何从已经石化了的花化石上,获取远古的生命信息?这些问题,对古生物“外行”来说颇为神秘,而对“内行”来说,则是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傅睿思的演讲追溯了在技术手段进步的同时,花化石研究不断深入的历程。
 
花化石的发现地,多是未干燥的沼泽地带。研究起初只停留在花化石外部,之后出现了切片法,从而可以观察到植物连续的纵向或横向的切面,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要将植物化石破坏。而科学的脚步是永不停息的,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研究者可以使用同步辐射技术,恢复化石花的三维结构。
 
傅睿思与张弥曼,一位年过花甲,一位年过古稀。讲演前,两位有着辉煌头衔的女科学家,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如“耀眼的科学明星”,而在一场生动的报告之后,两位院士平易的风格,一下子拉近了学子们与科学的距离。
 
除了从报告中学到了古生物学知识外,两位科学家对科学的挚爱,永不停息的科学脚步,更使学生们“零距离”地感受到了科学无年龄、无性别、无国界的境界:当你真正爱上你的事业时,再多的辛劳也不再感到辛苦,而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实践自我理想的充实。
 
(本文作者为新疆石河子一中高三学生,本报记者洪蔚改写)
 
《科学时报》 (2011-07-15 A3 科学 社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