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国内外享有推动高校教学方式改革之称的网络学术沙龙,在我国大学校园刚刚兴起。为了扩大网络学术沙龙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本文对其基础层面作出分析。
网络学术沙龙的基本要义
“沙龙”一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原意为会客厅,后来被引申为无拘无束地交谈、各种意见充分讨论以及不同观点激烈交锋,同时在友好和谐氛围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场所。“由于沙龙聚会气氛宽松,不讲究等级观念,便于畅所欲言且集散自由,”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及其探索中,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即学术沙龙。近年来,学术沙龙开始进入虚拟世界,形成了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网络学术交流方式,即网络学术沙龙,并以其高效、自由、松散等互动优势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网络学术沙龙的基本特质
网络学术沙龙之所以适合作为大学校园业余学习的一种重要载体,主要源于其独有的4个特质:一是网络学术沙龙具有学习方式多样性。网络学术沙龙可以打破传统的专业学习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界限,借助于种类繁多的网络互动形式,虚拟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学习型组织形态,可为大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二是网络学术沙龙具有参与自愿性。网络学术沙龙是由对某种专业理论或实践问题有着共同研究兴趣的前来聚会者自发形成的互动团队,各自具有一定的参与目的和发言准备,由此从不同研究视角聚焦到某个问题,将会不断地扩展参与者思路,引导其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问题;三是网络学术沙龙具有认识成果分享性。在互动探讨问题过程中,参与者各自毫无保留地充分发表其看法,将个人心得体会或思想观点在表达中同聚会者共享;四是网络学术沙龙具有组织实施高效性。传统的学术沙龙组织实施,不仅要有一个专门的聚会场地,还要撰写并打印筹备材料、发言稿等,需要多种投入。网络学术沙龙的筹备和实施主要依靠信息化手段,时间与精力投入少且见效快,还可减少纸张消耗等,具有较好的“低碳性”。
网络学术沙龙基本功能
我国高校教学改革趋向以能力为中心,培养实用型人才。网络学术沙龙具有增益这一变化过程的潜能,其缘由是它具备3个基本功能。
首先,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网络学术沙龙“没有被框死的议题, 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没有规定的发言时间和顺序,更没有一言九鼎的权威性结论。思维任意驰骋,常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观点或观念的碰撞,常常冒出灿烂的火花,收到令人惊喜的果实;相互的沟通和思想的互动,常能扫除研究中的迷雾,显露出清晰而奇特的景色”。由此可为大学生研讨课堂教学重点或难点问题开辟一个气氛宽松、发言平等的虚拟环境,激发其积极提出问题的主动性,逐步提高其求深、求新或求异的思辨能力,从而形成独立钻研与集体讨论有机结合的学习环境。
其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网络学术沙龙是一种开放式的松散型的研究团队,其召集形式灵活、参与时间自主、研讨人数可多可少、活动时间可长可短、发言频率可高可低的弹性组织,可为参与这项活动有实际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时机。同时,发言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方式,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丰富的手段来提高表达研讨内容的效率与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发言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增强。
第三,有益于增强大学生就业适应性。现代社会的人才市场需要,不仅要求其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学术造诣,还要求其了解并懂得相关专业的某些知识领域,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把来自不同专业的知识有序嫁接,把源于不同领域的操作技能有机集成,系统地应用于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环节。当前,一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匮乏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专业结构过于单一,知识视野过于狭窄,导致其在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要过程中适应性差、能力脆弱。而网络学术沙龙可举办多种相关专业知识讲座等,为大学生高效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才干提供多种虚拟空间。参与者在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的团队式学习过程中,将会促进一些新知识与本专业基础理论及其实践融会贯通,有助于大学生扩展知识面,对于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运用多学科知识、手段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同多领域开展协作将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