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这一中心是中科院根据“创新2020”战略的总体部署,依托中科院空间中心成立的非法人单元,也是中国科学院为支撑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成立的第一个A类中心。
作为我国空间科学及其卫星工程项目的总体性研究机构,这一中心还将负责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组织与实施。根据定位,中心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中科院学科领域齐全的优势,联合院内外有关单位,建成面向全国的空间科学创新平台,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空间科学中心。
上世纪50年代末,中科院党组就提出“中国也要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究”,随即,中科院成立了总体性的研究机构“581组”,也就是中科院空间中心的前身。这距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还不到一年。此后,中科院空间中心参与了我国应用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三个里程碑的航天发展历程,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0年以来,中科院空间中心自主提出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俄联合探测火星计划(萤火一号)、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等一系列空间科学计划。同时,也出色地完成了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任务,为牵头组织实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作好了充分准备。
谈及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未来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指出,这一中心要根据自身的定位认真做好总体的工作,发挥引领空间科学发展、带动空间技术创新的作用。在完成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重点领域培育方面,他要求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突出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支撑,突出总体特点,在研究方向上避免和其他研究机构的同质化,并达到优势互补。
据了解,这一中心还将负责组织开展国家空间科学发展规划研究,负责组织空间科学卫星项目的预先研究和立项综合论证,负责空间科学卫星工程的管理、组织实施,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负责空间科学卫星在轨运行管理和数据管理。不仅如此,该中心还将协助首席科学家组织空间科学卫星的数据分析,协助组织科学产出评估,开展空间科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创新性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