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晓哲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时间:2011-7-6 9:30:06
选择字号:
媒体评论:校长是否满口网络热词只是教育的细枝末节
 
7月5日上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同时毕业。毕业典礼上,两所高校校长的讲话更是成为亮点,他们都用了当下流行的网络语,给学生上了最后一课,让学生大呼过瘾。在毕业典礼中,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提到了人人网、说话引用了凡客体。北大校长周其凤用了“浮云”、“伤不起”。(7月5日《法制晚报》)
 
两位名校校长在本校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可谓出彩,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然而,笔者以为,一堂再生动的毕业典礼课,其作用和教育功能终究有限,还是不宜夸大的好。
 
可以肯定的是,再生动、再贴近实际,甚至网络性语言和流行性语言丰富起来的毕业典礼演讲,与大学教育质量以及学生今后成功与否没有直接联系。如果说是校长的信手掂来也罢,问题是我们更担忧这样的“狂飙网络用语”是校长们挖空心思、“精心准备”的结果,这样的激励效果和蕴含的教育实质就有难以持久的嫌疑。形象些说,“炮制”一篇生动的演讲并不难,但演讲模式再新颖、再能打动学生的心,也只是一时的,也是暂时的,它并不会直接转化和反映到教育中去,更何况这些学子们也估计就是四年才聆听这样的一次“教诲”。如此“稀缺”,能有多大意义呢?
 
更何况,一篇即使满篇生动的网络用语演讲,也对大学“去行政化”的艰难改革没有多少促进作用。演讲风格是否生动、是否呆板,与校长的个人风格、处事风格有关,充其量也属于校长个人素质范畴。时下大学教育的真正问题是什么?并不是大学教师和校长们缺乏网络知识,也不是不够“新潮”,真正的问题在于大学教育的僵化以及灌输教育理念之中,缺乏对学生人文化、创新性的关怀引导。
 
香港大学年年在内地招生,年年“大获全胜”,年年让多达10余名内地高考状元“另择娘家”,虽说与教育质量和大学名气有关,但本质上恐怕与教育理念关系更大。学校的教育机制、钻研学术的风气,以及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大的成长空间、更宽阔的人生发展舞台方面,这恰恰不仅是北大清华也是国内诸多大学的“短板”。
 
当代社会公众依然对老北大教授辜鸿铭记忆犹新,在当时的人们眼中,辜鸿铭的着装打扮和另类的“大辫子”绝对是一个“最传统的保守派”,但北大包括其他大学的学生依然无比尊敬他,这说明什么呢?“传统”也好,“现代”也罢,这不是主要的,而让学生们真正成长成材的、让学生们真心热爱的,是教育的内涵,是“才华”和“思想”。这一道理放诸北大清华两位校长身上也同样适合,至于“飙”与不“飙”网络热词,这原本就是教育的细枝末节,没多大价值。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