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懋元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1-7-4 14:55:32
选择字号:
厦大教授潘懋元:高校办学应避免同质化
 
近年来,高校出现了同质化问题。首先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同质化。许多高职院校想“专升本”,升本之后想招硕士,招了硕士又想招博士,最终都想办成研究型名校。这样就造成了“千校一面”的现象,大家都在一条道上走。
 
同质化更严重的表现是本科高等院校由于扩招和合并,许多院校规模求大,专业设置求全,行业特色型高校的特色专业被“稀释”了。以前的地矿院校专门搞地矿,农林大学专门研究农林,各有特色。但现在很多高校,不管名字是叫政法或者理工,都朝着学科齐全的方向努力,专业设置也差不多。大多数院校都有英语专业、计算机专业、财经与会计专业,全国居然有1400所高校设有艺术类的专业,占全国高校(包括高职)的60%。原来这些院校也许还能集中力量研究一些特色学科,现在成了什么都有的大学,反倒把原来的优势给“冲淡”了。
 
同质化办学倾向也带来教材的同质化。笔者曾到安徽的一所地方应用型学院,校长诉苦说,现在的大学教材雷同,差不多都是几所研究型大学的教授编写出来的,很高深,对面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不适用。他们后来自己组织了一批同类大学编了一批教材,比较实用。不同类型的大学应该有不同类型的教材。当前最缺少应用型的毕业生,因此,应用型教材的编写应该是当前的重点之一。
 
造成同质化的原因很多,现行的高等院校考评模式和评价标准存在问题。评估体系基本上是根据精英教育、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来设定的。虽有所修改,但仍是着重于学术评价。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衡量参数是学校规模、层次和学位点数量,由于评价标准单一,高校之间实际上比的是“高”与“大”,而不是“学”,这也引导了高校盲目求大求全。另外还有行政管理的问题。高职院校是副厅级,本科是正厅级,如果学校进了“985”,可能就是副部级,不仅仅是领导地位提高,整个学校的地位也提高了。
 
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导致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求的人才不相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样化、多元化的,而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单一化的。社会需要科学家、理论家,但也需要大量的能把理论转化成实践的工程技术人才,还需要更大量的把蓝图转化成产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如果应用型、职业型教育没受到应有的重视,必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要克服同质化,让高等教育做到科学发展,任重而道远。应坚持多层次发展。现有的124所“211”院校,可以算作是研究型、学术型大学,可将其作为龙头;其他几百所本科院校可以成为应用型大学,培养国家需要的大量应用型人才,作为中坚力量;还有1000多所高职院校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基础。要敢于坚持特色发展。笔者曾赞同南京审计学院坚持自己的审计特色,不要成为财经类多科性学院,因为南京已经有多所很好的财经类院校,如果南京审计学院再改成财经类院校,也可能会失去特色,还不如坚持下去。现在这所学校作为一流的审计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审计院校,学生就业情况很好。
 
(摘自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导潘懋元在民盟厦漳泉龙四地高等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