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纳米药物传输系统 |
重组穹窿体作为药物传输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近日利用纳米技术,首次成功地将载有药物的纳米小碟封装入重组穹窿体纳米粒子,开发出一种全新有效的纳米囊靶向药物传输系统。
药是用于治病的,但如何使药物更有效、更安全是近年来研究人员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当前的思路是开发针对体内特定细胞的靶向药物传输系统,尽量减少药物对健康组织的损伤。虽然目前已有聚合物、微脂囊或聚乙二醇等数种药物输送系统获准临床使用,不过这几种系统存在或大小不合适或无法准确定位的缺陷,而利用纳米材料递送释放药物则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穹窿体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最大的穹窿体是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其大小在100纳米以下。穹窿体一般为桶形结构,内部中空。它不仅可以封装各种蛋白,而且由于是自然蛋白,所以不会产生免疫应答。穹窿体可以定位细胞表面受体,并可通过微孔缓慢释放药物。这一属性使其成为理想的药物传输系统。利用穹窿体递送药物的难点在于如何将药物封装在穹窿体内。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生丹尼尔·布勒采用了纳米小碟技术,利用可与穹窿体结合的脂蛋白形成纳米小碟的双层脂膜,然后用不溶性的全反式维甲酸封装穹窿体。这样就把载有药物的纳米小碟装入了穹窿体,从而屏蔽外部介质。由于穹窿体可以容纳很多纳米小碟,这就大大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
研究人员认为,重组穹窿体作为药物传输系统极富吸引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关论文发表在期刊
Small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