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合办的第七届国际浅水湖泊大会在无锡召开,五里湖示范区的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修复技术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肯定。
国际浅水湖泊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Shallow Lakes)是世界上关于浅水湖泊研究的最高级别会议,由荷兰水环境协会、荷兰生态研究所和几所大学的相关研究机构主办,每3年举办一次。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多重环境胁迫下,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和恢复”。
浅水湖泊在面积和数量上均占世界淡水的主要部分。这些湖泊为人类提供了各种重要服务,包括饮用水、渔业、植被资源、娱乐等社会经济及审美价值。
但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多重因子的胁迫,如富营养化、入侵物种、干旱、过度捕捞和气候变暖等。其中一些胁迫因子可能产生协同效应而扩大问题的严重性,加速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退化。
本届会议重点关注如何理解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对多重胁迫因子的响应,以及如何逐步保护、管理和修复这些宝贵的系统。
大会安排考察了太湖流域和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其中,五里湖示范区的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修复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肯定,丹麦著名国际湖沼学专家Erik Jeppeson表示,他非常赞赏五里湖生态修复工程,这是他见过的较为成功的湖泊生态修复工程。
2010年3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刘正文应无锡市政府邀请,在五里湖西侧的渔父湾构建示范区开展了生态系统与水质修复工程示范。该示范区面积5.4万平方米。该水域最大水深3.5米,修复工程开始之前,水体总氮含量为1.5 mg·L-1,总磷含量为0.07 mg·L-1左右,夏季可超过0.10 mg·L-1,透明度不到40厘米,夏季还会出现水华。
经过一系列工程措施,示范区水质很快得到提升,如总氮、总磷下降了40%以上,叶绿素a下降了50%以上,而透明度提高了3倍以上,水草茂盛,水体景观大大改善,生态系统日趋稳定,提高水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湖泊的景观价值,成功地实现了湖泊从浑水态到清水态的转变。
五里湖水域生态系统修复的成功,对我国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具有重大的示范作用,说明以生态系统构建为主的措施完全可以实现浅水湖泊的稳态转换,而无须其他措施。这不仅大大节约了资金,也节约了时间,能使一些具备修复条件的湖泊早日回到水质清澈、水草茂盛的良性生态系统。
目前,泰州溱湖、成都南湖等正应用该技术修复或构建清水态湖泊生态系统。预计该技术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我国水环境的治理和相关企业的发展将起到里程碑的巨大作用。(易蓉蓉)
《科学时报》 (2011-05-04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