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学岗”首批聘任的6位教授到岗。在未来4年聘期内,这些以给本科生教书为主业的教授将享受与长江学者及学校最高层次的“求是特聘教授”相同的待遇。
去年下半年浙大出台《浙江大学加强高水平教育教学工作办法》,该《办法》指出,受聘为“求是特聘教学岗”的教师在聘期内必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质量优良,同时须承担一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项目,负责建设教学团队等。
之后,浙大面向国内外进行了公开招聘。经招聘、答辩、评审等,最后人文学院吴秀明、外语学院何莲珍、数学系杨启帆、化学系王彦广、机械系陆国栋、生命科学学院吴敏应聘当选。
“‘求是特聘教学岗’教授的到位,是《办法》开始实施的第一步,也是学校发出的一个信号。”浙大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来茂德说,它代表着浙大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这是学校管理改革中的一大进步,给予这一岗位教师与长江学者、“求是特聘教授”相同待遇,希望以此为典型,增加其荣誉感,进而鼓励更多高水平的教师开展更多更好的教学工作。
国内高校一个不容回避的尴尬现状是:高校在大楼越盖越漂亮的同时,讲台上大师的身影却越来越难追寻。因此,在来茂德看来,设立“求是特聘教学岗”,更大的意义在于重建大学教学氛围。
据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浙江大学启动了以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并先后出台《加强高水平教育教学工作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而正在实施中的浙大“教学新政”更是强化了对教师教学投入度的考核。
学校明确,教师承担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教学工作量、教学表现是职称晋升和薪酬发放的重要指标,如果教学量不达标或教学效果差在今后职称晋升中将遭一票否决,而教授基础津贴相当一部分则与教学量挂钩,若不达标,津贴“不予发放”。
“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认为给学生上课是天大的事,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一定会有飞跃性的提高。”来茂德认为,大学教育精力投入不足有两种,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但前者是根本性的。“在建设一流大学过程中,中国大学的硬件和经费都不缺,缺的是调动起教师对教书育人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为此,早在2008年,浙江大学出台《教学名师培育和评选工作实施办法》,推动“教学名师”的培育工程,用于培养专心从事教学的教师。对获得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教师,在经济、人事上给予奖励。如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可获享浙大9级教授待遇。而9级教授是浙大校内教师中的“顶级”,通常需要在科研领域作出相当贡献的教授才能获聘。
“教学优先,不是一句空话。”来茂德认为,在研究型大学中,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大学校长聘教授,教授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上课,而科研水平是校长衡量教授是否符合聘任要求的重要标准,“今后,我们要让这种机制成为工作常态。”
据悉,浙江大学目前正在筹备“教师发展中心”,用以进行对新教师的培训。“中心”还将建立奖惩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终结性和过程性相统一的教师评价体系,提供全面的教学改进方案,“希望成为名师成长的‘助推器’”。
浙大2011学年秋冬学期教学工作的申报已经开始,据介绍,除个别特殊原因,学校所有高层次教师都将被要求开班授课。“过去为了争取科研项目,往往是鼓励最好的教师只搞科研不用上课。”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说,对于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大学来说,这是不对的。“现在我们的改革导向,就是要让本科生4年见不到知名教授的事情成为历史。”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