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瑞玥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3-21 10:02:18
选择字号: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建言收集当代教育家言行录
 
3月20日,纪念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老校长谢希德诞辰90年座谈会在复旦大学举行。谢希德之子及其生前同事、学生回忆了谢老在科学和教育事业方面的卓著业绩,以及淡泊、严谨、乐于助人的品格。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像谢希德这样的杰出教育家在生活琐事中的处世品格,是活灵活现的,可以拿来颐养千千万万学生的东西,远比高屋建瓴的套话更具有教育意义,大学应该注重这样的精神传承。
 
杨玉良回忆说,谢希德是中共中央委员,是复旦的校长,她却始终坚持一个学者的姿态。她上、下班跟学生和老师一起在公车上聊天,没有一点官气。“文革”结束不久,谢希德大胆提出把最好的学生送到海外留学,彼时她还曾被诬为“美国特务”,却不畏流言大力倡导建立复旦美国研究中心。这种一身正气、科学精神和学术眼光令人赞叹。
 
“尽管那时‘文革’结束没多久,但学校的风气非常好。那时候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对谢校长也是怀着非常敬仰的心,我们不是怕她,而是作为一种尊敬,发自内心的尊敬。”杨玉良说,回想当时复旦的学术气氛,一种努力投入、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氛围非常清晰。他认为,这跟谢校长本身的人格魅力分不开。现在中国大学都存在学术精神淡漠,导师在学术上不严谨的状况,学术精神有所消减。许多官员、干部也是“官不大,官气大”。
 
杨玉良认为,大师在生活中的点滴作为,比起空谈套话,对学生、对青年教师的教育作用和陶冶作用更大。而一所学校的校风如果风清气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者在这里诞生。
 
就像孔子弟子记录其言行并收入《论语》一样,杨玉良建言退休教师记录在复旦各个学科做过贡献的先贤的生活、工作艺术,文科学生也可以在暑假采访一些老教师、老校友,这些对清正校风、培养学生将有很大的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自然》(20241205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主桥完成荷载试验 植物入侵影响热带珊瑚岛土壤碳库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