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晓丹 丰捷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1-2-25 10:49:43
选择字号:
专家学者论自主招生:不能将非名校学生拒之门外
 
参加完几轮自主招生考试,高三学生李千隆终于松了一口气。作为学生,他觉得,客观上说尽管考试更多,压力更大,却有更多的机会。李千隆说:“题目都十分活,没想到难倒我的居然是‘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类常识题。”
 
热闹的自主招生考试暂时落幕,专家学者围绕考试本身进行的论证却正在进行。
 
关键词:公平
 
2010年12月6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自主招生问题之我见》,畅谈对当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看法。2月24日,柯炳生校长再次发文,对自主招生问题提出进一步的思考。他认为:“国家主管部门决定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的本意,无疑是正确的。然而,经过了多年的试行后,现在的自主招生实践,仍然同当初的期望相差甚远。对于现在的自主招生做法,人们多集中于讨论公平性问题。其实,更重要的是科学性问题。如果方法是科学的,就不会有公平性问题。”
 
而现在的做法之所以“不够科学”,柯炳生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自主招生并未面对全部考生,因此,并不能保证招上来的就一定是最好的。柯炳生分析,如果某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是650分,某个考生高考成绩只有620分,但是因为有自主招生30分的优惠,所以就被录取了。这意味着学校认为,所有介于621-649分数段的考生都没有这个620分考生的素质好。而事实如何,很难判定。
 
同时,面试过程中没有具体到专业(只是分为文科和理科),而是实行同样的题目和要求,这就无法对考生按不同专业的要求,进行不同的选择——这与自主招生的本意不符。
 
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化深则认为,公平性是可以实现的。他认为,尽管不是所有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但自主招生为所有学生提供参加“选拔”的机会,“机会公平”可以做到。他提醒:“各校不应该将‘不知名’中学的学生拒之门外,更不应该为设置极其苛刻(如优中选优)的条件作为自主招生的条件。”
 
关键词:制度设计
 
自主招生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这项政策的制度设计密切相关。对此,不少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考试制度研究者、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若玲认为,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设计,必须在现实中不断试验、修正,才能日臻完善。目前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一是招生思想与理念的更新,二是自主招生制度公信力的提高,包括招生办法、过程与结果的透明与公开。
 
柯炳生提出“统分结合”的思路。统,是指全国统一笔试(相当于全国自主招生的统一大联盟),作为基础;分,是指以各个学校的各个专业为基本单位,分别制定标准,进行面试。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柯炳生认为,可以在每年的寒假,实行全国统一的笔试,作为自主招生的初试选拔基础。自主招生高校可提出进入面试的成绩要求,各个专业可以不同,包括科目、成绩标准、科目成绩权重等。面试则按专业(或相近专业类别)进行,方式可多样。
 
尽管自主招生政策还存在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是,它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高考制度,方式更加灵活,知识考查更加全面。我们期待着,行走在改革路上的自主招生会走得越来越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