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去年底发表《高等教育检讨报告》,建议将每年拨给八大院校作内部研究经费的27亿元,逐步将其中一半即13.5亿元回拨予研究资助局,供八大院校竞逐,加强院校竞争。
由本地大学学者组成的香港学者协会则批评,方案令香港学者出现“贫者愈贫、富者愈富”,预计日后全港六成教授难以获批研究经费,严重影响本地科研发展。
现时香港本地教授的研究经费来源,可从个别学系的整笔大学拨款中作内部分配,另可就个别研究项目,向研资局申请资助。
身为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教授的香港学者协会理事会副主席谭凤仪表示,20多年前申请研资局经费的成功率达五成,近年已下跌只有两至三成,令大批教授需申请院校内部研究经费。她担心若落实检讨报告建议,内部研究经费大减,令大批教授无钱做研究。
香港学者协会今日在报纸撰文反对教资会去年底发表的《高等教育检讨报告》。该报告建议,将目前供院校内部调拨的27亿元研究经费,逐步回拨一半即13.5亿元予研究资助局,再交由八大院校竞逐。
谭凤仪批评,若一名教授连续3年不获研资局拨款,往后便难以获批拨款,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情形,担心日后研资局大部分经费会落入全港30%的教授手中,同时部分年轻教授因没有研究产出而饭碗不保。
谭凤仪预计,若教资会落实检讨报告建议,研究经费将拨给少数大型研究项目,教授缺乏机会进行中小型研究,“难以透过研究验证构思是否可行,长远会影响本地科研质素,令具质素的研究减少。”
她建议,特区政府除投放更多资源在科研外,亦应改善资源分配的方法,令教授可获拨款进行多元化的中小型研究,才有望解决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