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讯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7-21 10:05:24
选择字号:
现代农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高峰论坛召开
 
7月17日~18日,由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沈阳军区直属农副业基地管理局、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的现代农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暨东北农业现代化战略高峰论坛在齐齐哈尔市召开。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沈阳军区领导,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中科院生物局局长张知彬,中央农村(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局长王韩民,科学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刘洪海,以及来自中科院各研究所、相关农业院校、军区的150多人参加了会议。论坛开幕式由丁仲礼主持。
 
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我国粮油、肉奶生产的核心基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新增潜力最大的区域。东北粮仓是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压器,是北粮南运的北大仓,是我国大型农业机械化最发达的地区。这一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我国未来农业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
 
在谈到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未来挑战时,李家洋说,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连续7年出现了粮食消费总量超过生产总量的情况。然而,从1996年到2003年短短7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亿亩。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380公斤,与国务院提出的2010年不低于389公斤,2020年不低于395公斤的目标相比仍有差距。随着未来气候变化加剧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会越来越大,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李家洋也指出,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粮食增产潜力巨大,预计到2030年,东北地区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总产量达到1250亿公斤左右,粮食商品率可达60%以上,能满足我国未来30年新增人口对粮食需求的50%。
 
据介绍,中科院对农业问题一向高度重视,针对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在2007年启动了“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基础上,围绕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与东北地区的产粮大省开展了全面合作。与吉林省签署了《联合实施粮食增产技术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并与黑龙江省共建成立“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与沈阳军区联合开展了“东北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示范工程”项目。这些布局将在东北不同农业类型粮食主产区建立现代农业示范样板,为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提供科技支撑和成功经验。
 
沈阳军区相关首长表示,军区正在启动以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为特点的现代农副业基地建设,而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科技支撑。目前开展的院军农业科技合作相得益彰、相互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科院专家云集、成果累累,必将促进军区农业基地加快发展。
 
孙尧在发言中表示,目前黑龙江省正在启动两大平原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和千亿斤产粮工程建设,为使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能力保持住,持续下去,需要中科院的大力支持。
 
李振声回顾了2009年在北京举行的黄淮海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并对今年的论坛寄予厚望。他说,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贡献地区,也是我国粮食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但同时也是农业生产波动最大的地区。如何使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稳定地持续下去,如何使中科院的农业科技持续为东北地区粮食增产作出贡献,是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内容。
 
论坛特邀报告由张知彬主持,李家洋和王韩民分别作了题为《水稻品种设计的分子基础》、《加强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的报告。王韩民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一是要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农业的生产力;二是要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三是要强化科学指导,走好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王韩民建议,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还应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刘洪海主持了大会报告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陈温福,吉林省农科院首席研究员孙寰,科学时报社首席评论员王中宇等人作了精彩报告。
 
在论坛召开的一天半时间里,共有与会的30多位专家作了报告。专家们就东北地区粮食增产潜力、粮食增产路径、品种选育、涉粮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在论坛前一天,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沈阳军区直属富裕、老莱、双山农副业基地,考察了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中科院与军区开展的农业科技合作项目。
 
《科学时报》 (2010-7-21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