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05-2-27 14:56:53
选择字号:
焦连伟:一位名校讲师的生存现实
 
1月29日11时,八宝山兰厅。清华大学电机系讲师焦连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此举行。这一天,正是他36岁生日。“我们送别了他,他是那么的安详、平静。人世所有的烦扰,从此与他绝缘了。”焦连伟的一位同学在悼文中写道。
 
这位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简称“电机系”)讲师,博士毕业后留校已近6年。医生诊断的死因结果是:突发性心脏骤停,导致心肌梗塞死亡。但此前焦连伟从未表现出任何心脏病症。亲属及同事认为,这或许与他长期被忽略的超负荷工作、心理和生活压力过大有关。
 
博士“家徒四壁”
 
焦连伟的家位于清华大学西南校区某老式公寓内。40多平方米的房子呈长方形,自外门入内,可见三道开敞式门框将房间分成厕所、客厅、厨房、卧室四部分。其中客厅还加有一张弹簧床,供偶尔来住的母亲使用。
 
在一些由同学起草的悼文里,焦家多次被形容为“家徒四壁”。
 
36年前,焦连伟出生于河南杞县一个农村家庭。其年迈的母亲至今仍居住在农村。
 
1987年9月,焦连伟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5月留校在电机系任教至今。
 
任教以来,他的收入由工资、津贴、奖金三部分组成。前两项相当有限,奖金主要来自于科研经费。按清华的内部规定,科研经费的10%用于教师发奖。在过去近6年时间里,他共参与了12个项目的研究,由于在时间上分布并不固定,所以收入也不稳定。
 
妻子王玮系其同乡,自郑州大学数学系毕业后,随丈夫北上发展,目前在一私企工作,年收入不足3万,而且常常闲在家里。
 
焦连伟的“变化”
 
尽管经济不算宽裕,但焦连伟的家人和学生们都证实,在博士毕业之初,焦连伟的心境相对达观。
 
在电机系,焦连伟的专业水平及为人处事均被周围人评价为“不错”。在过去的6年里,他结合电气工程学科的前沿课题,围绕现代电能系统分析及其应用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一部,所参加的科研项目中,“电力系统负荷综合测辨建模法”还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至2002年间,焦连伟两度被公派至香港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3年3月,他作为公派博士后赴加拿大McGill大学电机工程系从事科研工作。
 
但这种达观自2004年7月起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那时他刚从加拿大回来,一些同事猜测,焦连伟的变化可能缘于在加拿大所见所闻与国内现实的巨大反差。
 
最后两月的两个想法
 
最后两个月,焦连伟曾先后向自己的导师陈寿孙教授提出过两个想法——离开清华与转做行政工作。
 
电机系的孙宏斌与焦连伟是同学,孙宏斌5年即拿下了研究生的全部课程,他步入副高的日期同样要远远领先于焦连伟。焦连伟的多名同学毕业后也在不同岗位表现出色。焦连伟身边的人事后推测,这些对他都或多或少存在刺激。
 
2004年9月,电机系新一轮职称评定拉开序幕。刚刚回国的焦连伟第一次提出了参评副教授职称的申请。据其导师陈寿孙介绍,当时电机系共有10余人竞争3个副教授名额。据2004年12月公布的结果,焦连伟排第四名,被淘汰。“其实他表现不错了,而评审结果也很客观公正,淘汰是很正常的事情。”陈寿孙说。
 
而此后,他找陈教授谈话,称自己压力太大,想离开清华。陈寿孙认可焦连伟的想法——如果焦连伟去其他高校的电机类院系,拿个副教授头衔轻而易举。陈寿孙也一度亲自为其寻找途径。但后来焦连伟认为清华有无可比拟的工作环境,在反复多次后打消了此念头。
 
后来,焦连伟又提出脱离专业做行政工作。这一度令陈教授痛心。在陈教授看来,焦在专业方面是大有前途的。但陈教授考虑到焦连伟的个人情况,并未阻止。去世前,焦连伟担任电机系电力系统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系工会副主席等职务。
 
与他共事多年的邓佑满表示,焦连伟做支部书记跟做学术一样认真。“在学校那样的学术环境里,认认真真地做党务,为全体党员同志服务实为难得。”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