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德倩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0-4-12 17:00:36
选择字号:
“雪龙号”第一位女舵手公开182天航海日记
 
4月11日,“雪龙号”上第一位女驾驶员、来自上海市的27岁姑娘谢洁瑛站上船头,江风徐徐拂面,思绪犹如潮水。回首182天航程,有苦有甜,难忘过西风带时的拼搏、遭遇冰山围困的险情,更铭记温暖的极地除夕,还有过赤道时全体队员站成“CHINA”队形,向祖国致敬。
 
种种滋味,记在笔端,更留在心头。以下是她的部分航海日记。
 
2010年1月15日 晴
 
我们的船长,终于在驾驶台边的沙发上睡着了。从1日到现在,整整15天,船在温森斯海域遭遇气旋、浮冰双重围困。听有经验的船员讲,这是雪龙号被困时间最长的一次。为了尽早突破冰山封堵,所有人都食不知味,竭尽全力,最累的要数船长。
 
记得刚接近极地,第一次看到冰山,我还曾为那壮观景象屏息。这次在温森斯海域,深深感受到海冰密集区的冷酷无情,它们难以破碎,难以逾越,挡在我们通往中山站的路上。伴随而来的,还有气旋掀起的风浪,船体单侧摆幅达到20度。
 
几番进退,昨天气旋过后,冰面有些裂开,不像以前那么密实,但从卫星图像看,外围依然固若金汤。几番分析会商,我们此刻只能向前,没有退路,必须赶早出去。航线计划确定——在冰山群中穿行,遇到密集区不急于进入,而是迂回前进。
 
昨天17时07分,雪龙从南纬65度38分、东经108度35分开始动车破冰,船长连续四班坐镇指挥,坚持一天一夜,队友们还上驾驶台加油鼓劲,四个班组轮流前进、恪尽职守,难点逐个攻克。当我凌晨4时接班时,发现船已经越过了几天前被围困的冰山区域。今天上午,我们终于走出了密集的浮冰区,看着已被甩得老远的冰山,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当然,声音要放轻,别吵醒了船长。
 
2010年2月14日 多云
 
昨天是除夕。雪龙正在普利斯湾,协助考察队开展大洋调查。工作之余,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也不能马虎。头等大事是包饺子,吃饱喝足,船上队员自己出节目,搞了一个“山寨版”的春晚。挺不好意思的,我坐在下面当观众,拍红了手。接下来还有大家最关注的抽奖环节,我幸运地成了特等奖得主。船长笑眯眯地颁给我奖品,拆开一看,是个世博纪念品。真巧呀,等到我们4月回来,正好赶上5月世博会开幕,到时候可得好好逛一逛。
 
每个雪龙号上的人都知道,春节除夕,最令人期待的环节不是吃,不是玩,是难能可贵的亲情热线时间,由于信号不稳定,我们与陆地通话只能靠昂贵的海事电话,平时轻易不动。如今憋了好几个月,谁不想听听家里人的声音。
 
我也打了电话,小言同志(谢洁瑛丈夫)好像特别煽情。“家里没你,气氛差了好多。”“很想你”……听着听着,眼睛就热了。
 
2010年4月10日 阴有雨
 
6次往返西风带,穿越3大洋,停靠中山、长城两个站和数个港口……半年的航程,今天终于画下句号。可是我们船员的工作远未完成,卸物资、检修船只……起码要再过一个星期,才能回家团聚。
 
走上驾驶台,总有些舍不得。在这里,我和其他三位同事轮班值守,开4小时休息12小时,几乎没休息过完整的一天,说不累,是假的。
 
可也是在这里,我从实战中慢慢领悟到,如何结合气象和遥感监测信息来驾船;在这里,我的同事、前辈们毫无保留地为我示范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避风,告诉我怎样准确判断冰山位置。这些宝贵经验,我都将带回上海海事大学的课堂,带给更多学生。
 
当然,我也“截留”下了不少东西。比如,与科考队员、与船员们共同在与冰雪搏斗过程中,结下的生死与共的情谊。比如,那些南极原住民在我相机里留下的“倩影”,企鹅、海豹、水雁,每一个都那么可爱。再比如,我晒黑的皮肤,就算带了防晒品,还是挡不住南极的紫外线,不过这也算“极地留念”。
 
最后,希望有机会能再赴南极。因为每一个去过那里的人,在见到了中国科考人员的努力后,在见识到了南极的壮丽美景后,都会有“南极情结”,希望为国家,为科学,再尽绵薄之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自然》(20241205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