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浩鸣 邓晓丽 贾泽明 唐静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2-9 9:49:13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中国内镜医学的跨越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左)与胆道内镜专家张宝善教授讨论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培训问题。
 

 
1993年10月,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教授就拟成立美中国际内镜培训中心事宜会见旅美华裔学者张阳德教授、林其乐博士夫妇。 
 
 

 
1989年张阳德教授因开展胆道内镜下定向微爆破碎肝内胆管结石成为美国国际爆破工程师协会委员,美国国际工程师爆破协会主席阿迪和张阳德教授合影留念。 
 

 
2009年9月中国内镜新闻网顺利开通。 
 
 
 
 
1997年在长沙召开内镜下直肠癌切除演示暨学术报告国际会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敏章消化内镜中心成立暨全国首家《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消化科)培训基地》”通过现场验收。2007年3月30日上午9时,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刘谦教授,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鲁重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中华肝胆外科杂志》副总编赵玉沛教授,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内镜医师分会会长张阳德教授,著名消化内镜专家、卫生部原部长陈敏章教授的夫人李家熙研究员,国际消化内镜协会副主席曹世植博士,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齐联教授参加了揭牌仪式。
 

 
2009年12月18日,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在香港成立。
 
 
 
1995年创办的《中国内镜杂志》,近年来公开出版的内镜学和学术论文(右)。
 
 
 
 
卫生部医院管理司司长张宗久(左二)、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右二)、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主任张阳德教授(中)评价验收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培训基地。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院士(左一)获2005年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以表彰其对内镜事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2008年在长沙召开的第18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上,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左五)、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教授(左六)、大会主席张阳德教授(左七)分别作重要讲话。
 
 

 
 
张阳德教授在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进行内镜下直肠癌手术。
 
 
 
 
2008年3月张阳德教授(右二)、彭健副教授(右一)为藏族活佛成功实施内镜保胆取石手术后,与卫生部内镜装备与消毒抗药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右三)合影。
 

 
郭应禄院士
 
 
 
 
 
钟南山院士
 
 
 
 
 
敖英芳教授
 
 
 
 
 
郎景和教授
 
 
 
 
 
鲁重美教授
 
 
 
 
 
夏恩兰教授
 
 
 
 
 
那彦群教授
 
 
 
 
周殿元教授
 
2009年12月19日至20日,在中国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大会场,来自全球15个医学领域的1500多名内镜医学专家齐聚香港,参加了世界内镜医师大会暨第19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和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世界内镜博览会挂牌成立大会。
 
中国卫生部副部长、中央保健局局长黄洁夫教授,中国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主任、中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教授,美国胃肠内镜协会Dilip Parekh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USC大学医学院肝胆胰外科Yuri Genyk主任,香港大学副校长谭广亨教授,香港医院管理局署理联网总监郑淑梅女士,乌克兰联盟内镜主席Valeriy Zaporozhan院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妇科内镜协会会长Felix Wong教授,香港内镜协会主席、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阮邦武教授,台湾内视镜外科医学会理事长吴鸿升教授,澳门镜湖医院副院长霍文逊博士,中国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自林、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立基、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孟群,中南大学副校长胡铁辉教授,我国著名内镜医学学者敖英芳教授、张宝善教授、夏恩兰教授等与1500多名国内外内镜专家、研制内镜的理工学科研究员、相关企业工程师参加了这次全球性内镜医学学术盛会。
 
在大会开幕式上,全球有15位内镜学者获得了2009年度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杰出成就奖,135位中国内镜学者分别获得了2009年度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中国内镜杰出领袖奖和中国内镜杰出青年医师奖。开幕式后,在8个分会场举行了15个全球医学专科的学术演讲报告,各国参会学者在本专业的大会场进行了大会演讲并介绍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内镜诊治成果。
 
由我国卫生部支持,中国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发起并组织的这次全球性内镜医学学术盛会与颁奖活动,受到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表明了内镜医学这一新兴的医学学科在理论与临床实践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标志着我国内镜医学事业经过近30年的跨越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内镜医学
 
现代医学领域新兴的交叉学科
 
内镜,亦称内窥镜,是一种多学科通用的工具,其功能是能对弯曲管道深处探查,能观察不能直视到的部位,能在密封空腔内观察内部空间结构与状态,能实现远距离观察与操作。内镜按其镜体制作材料分为金属硬质镜和非金属软质镜。医学内镜技术是医师运用某种器械观察人体内部腔道的一种方法,从起源到现在已有200多年历史。
 
早在1795年,德国一位医生在给病人作检查时,将一根细铁管插入病人直肠内,借助蜡烛光亮,观察直肠的病变,开创了内镜医学的起源。十多年后,他研制出第一台金属管式直肠镜。1821年法国人研制出膀胱镜与食道镜原型。1868年德国人试制出第一台硬质管式内镜。1869年英国人首次推出第一台宫腔镜,通过凹镜反射的烛光照亮患者宫腔。直到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以后,才有了电光源的条件。1895年,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膀胱镜得以问世。
 
20世纪上半叶,用于医学临床的硬质内镜研制有了较快的进展。1903年,在镜前端装有小电珠照明,并带有注气装置的硬式直肠乙状结肠镜研制成功。1923年至1953年期间,最原始的胆道镜、膀胱镜、曲式胃镜先后问世,1937年成功用膀胱镜从胆囊内取出了结石。通过在胆道镜上增加了器械通道,可做活检、取石,对胆道疾病进行了成功的诊断和治疗。在胃镜镜身内安装了活检通道,进一步提高了胃镜在临床应用中的诊治价值。1950年日本人又发明了胃照相机。1957年根据胃照相机的原理研制成结肠镜照相机并成功地拍摄了高位结肠黏膜照片,引起了世界一些外科医师的重视。
 
由于早期的硬质内镜在窥视过程中仍有许多盲区,内镜插入及检查进程中操作十分困难,给病人带来痛苦或恐惧。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以后,纤维内镜(又称“软质镜”)问世,内镜医学加快了发展步伐。通过纤维导光束连接外部冷光源,明显提高了光学性能和成像质量,由于该镜柔软可弯曲,操作更容易,应用十分方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痛苦也明显减少,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963年纤维结肠镜应用于临床。从60年代后,日本和美国科学家不断将纤维内镜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增加光亮度的同时,提高视野角度及清晰度,进一步完善内镜的功能性,先后开发出侧视式、斜视式、前视式多种医学内镜,提高了内镜的窥视及治疗能力。
 
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内镜下激光诊断与治疗疾病成为激光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腹腔镜外科技术还实现了内镜下激光诱导荧光光敏治疗肿瘤或者光敏治疗腔道病变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980年,用内镜与超声结合在一起的电子线型超声胃镜进行动物实验获得成功之后,超声探头微型化使得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成为可能。目前,超声胃镜、超声结肠镜、超声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下超声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临床。
 
1983年,美国首先成功研制电子内镜CCD技术,并在临床上应用获成功,这是医学内镜发展中的里程碑。电子内镜的优点是使光信号转变为电能,经视频系统处理后将图像显示在电视监视器上。因此电子内镜的显像失真性小、清晰度高,为诊断和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1983年国外首次报道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腹腔镜外科手术受到了普遍关注,它取代了传统、常规的切开体表剖腹切除方法。数万病例证实安全可靠,改变了剖腹是唯一手术“入路”方法的传统手术观念。这是内镜下外科手术治疗的历史性突破,在医学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尤其是1988年国外首次报道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获得成功后,腹腔镜外科手术得到普遍公认并且迅速推广,风靡全球。
 
同其他领域一样,要推广应用内镜下微损伤、微小疤痕或无疤痕手术,需要大量病例的证实和同行专家对治疗效果的评价,需要并发症、后遗症统计分析等多方面优势证实,要经过较长时期的曲折艰难的过程,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技术手段上的制约。内镜的发展在经历了1990年~1994年的公开争论期后,曾一度处于停滞状态,许多医师曾放弃对内镜下手术的应用与研究。
 
从1995年开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专科医师对内镜下微损伤手术逐渐认可。至今,医学内镜仍然从简单到复杂、从窥视浅腔到窥视深腔、从单一用途到多用途、从窥视一个脏器到窥视多个脏器系统,不断在完善和发展。医学内镜发展演变经历了从早期硬式内镜、半可曲式胃镜、纤维内镜到现代内镜。其中,纤维内镜问世是一个里程碑,由于纤维内镜的出现,使得体内深腔道、细小腔道直视下诊断与治疗成为可能。而电子内镜、超声内镜的出现又开辟了现代医学内镜的新纪元。
 
值得庆幸的是,早期内镜是作为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装备与世人见面,而现代医学内镜下的诊断与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给无数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2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内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临床中,对人体胃、肠内、腹腔内、关节腔内、颅内等狭窄缝隙内的诊疗,已发展成为自己独立的学科——内镜医学(简称内镜学),并逐步走向完善,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引进了内镜技术后,近30年中,在理论研究与技术方法的创新上突飞猛进,《2006中国卫生人力报告》统计,全国临床医学各专科有97万多名医技人员使用内镜设备和器材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90%以上的医疗机构已经开展了内镜下临床诊疗项目。
 
我国内镜技术在临床医学诊疗中,从人体的头部到足部,广泛地应用内镜微创方法诊治病人,取得很大成就,成为一种“特种医学”。运用医学内镜开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覆盖了临床医学的神经科、耳鼻咽喉头颈科、眼科、口腔科、呼吸科、血管介入科、心胸外科、消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科、骨科、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麻醉科、内镜装备与内镜消毒科共15个专科。内镜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中国内镜
 
我国医疗临床诊治中异军突起
 
与传统开刀手术比较,内镜技术是一种微创医疗新技术。由于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受到患者欢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早期使用临床医学内镜的陈敏章、林莜舟、张孝骞、高铭文、周殿元等老一辈专家对我国医学内镜的引进与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我国在30多年前引进了纤维内镜技术和腹腔镜外科技术后,很快在全国推广。随着内镜外科手术经验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越来越多的外科手术在内镜下完成,甚至成为一些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给外科疾病治疗带来新的活力。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教授陈敏章是我国消化内镜领域的先驱,他后来担任了卫生部部长。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将内镜技术从日本引进到国内,并于1983年担任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培训中心主任,该中心是我国第一个消化内镜培训基地。当时在北京协和医院与陈敏章一起首批接受内镜培训的还有潘国宗、陆星华、贝濂、鲁重美等几位消化内科的骨干。多年来,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先后成功举办了近20期内镜学习班和两次大型国际会议,3000余名消化内镜医生接受培训。2007年3月30日,陈敏章消化内镜中心和全国首家“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消化科)培训基地”正式挂牌。
 
原湖南医科大学(2001年大学合并更名为中南大学)教授张阳德以肝胆肠外科疾病的内镜微创外科治疗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方向,创建了湘雅医院胆道镜结石治疗中心、结肠镜息肉切除治疗室。从1983年开始,他带领助手开始了胆道内镜下取胆石、经结肠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高频电治疗肝癌。他注重医学、理学、工学结合,在我国率先开展胆结石微爆破碎石、内镜下直肠癌局部切除、内镜下脾切除、隔离肝灌注治疗手术、不可切除肝癌、肠癌早期诊治、中药清洁肠道、治疗慢性结肠炎中药的研制等。1987年他在国内外首创“经胆道镜下微爆破碎肝胆管内嵌顿结石技术”。1990年初,在韩明教授、刘恕教授支持下,张阳德引进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1994年,张阳德又创建了我国以内镜下手术治疗为特色的科教医机构——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至今,该中心已完成硬质腔镜下手术超过17000例。1992年初张阳德与该研究中心何剪太教授在湖南地区湘雅医院成功地进行了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9年,他带领团队与韩国医学专家合作,对一名患消化道肿瘤的中年女性患者,经口腔和胃施行内镜下肿瘤切除无疤痕外科手术获得成功。
 
消化内科专家周殿元教授,1974年开展纤维结肠镜检诊技术,至1980年插入成功率达99.5%;1979年开展长蒂大息肉高频电凝密接切除术和乙状结肠扭转结肠镜复位术;主编了《纤维结肠镜临床应用》一书。
 
协和医科大学鲁重美教授,擅长消化内镜的诊断和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等胃肠道肿瘤,肝胆和胰腺疾病,肠内营养有较深入研究。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于中麟教授,在消化内镜研究上率先开展胆道引流,使梗阻性黄疸的造影后严重并发症的死亡率由11.3%降至为零,并在国内率先开展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及内外引流术。
 
著名的内镜外科专家、中国胆道镜技术的开拓者张宝善教授,应用胆道镜治疗疑难肝内大结石症,发明了著名的胆道镜“彗星征定律”,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狭窄、胆道镜治疗肾脏术后残余结石、经胆道镜等离子碎石、经内镜行激光碎石(胆道结石和胃结石)及胆道子母镜等新技术多项;在国内首先对胆囊结石症的治疗提出了“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的新概念、新思维,积累病例2500多例。将保胆术后的复发率降至2%~6%;揭开了旧式保胆取石术后复发率多为残留率的秘密,并指出了胆囊切除术后6项远期合并症的严重缺点;否定了Langenbuch的“胆囊结石必须胆囊切除”的旧理论,新理论将具有划时代的学术意义。刘京山教授在国内首创了经纤维胆道镜下电灼治疗胆管息肉的方法,拓展了胆道镜的应用领域,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微创保胆手术。广州市番禺第二人民医院乔铁院长带领团队开展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500多例,在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方面,改变单纯使用纤维胆道镜取石的方法,用迷尔腹腔镜抓取胆囊,纤维胆道镜联合新型硬性胆道镜取石,采用推、压、挤、撕、撑、冲六种独创取石手法,发现并取出隐藏在胆囊壁间的结石,完成了多项技术攻关。
 
复旦大学教授姚礼庆开展了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结扎及硬化治疗、胃肠道息肉与早期癌内镜治疗、内镜下治疗胆道结石、胃镜下胃、小肠造口术。开展了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和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内镜下胆总管结石的机械碎石术、经胃镜做胃及小肠造瘘术、经胃镜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以及内镜下食道、胃肠道、胆道狭窄的扩张和肿瘤狭窄的支架治疗术等,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内镜硬化剂治疗和最早开展吻合器直肠黏膜环状切除治疗痔疮。
 
解放军总医院教授刘荣完成了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胰腺癌切除及脾切除手术上百例。
 
浙江省人民医院教授王跃东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下胆道造影术,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腹腔镜脾切除术,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断流术,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一期治疗胆道结石,腹腔镜下袖套状胃大部切除治疗肥胖症等。
 
四川大学教授周总光在微创外科领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研究、腹腔镜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应用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北京大学敖英芳教授在关节镜微创外科治疗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关节镜微创外科在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及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研究等取得较大成绩,主编了《膝关节镜手术学》、《关节镜手术学》、《骨科手术学》、《外科学》等。
 
复旦大学陈世益教授精通关节镜微创外科技术,较早开展膝、肩、踝、肘等关节镜手术,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半月板成形和修补手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泌尿外科专家郭应禄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经尿道、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和腹腔镜的微创手术,主编了第一部《腔内泌尿外科学》,为我国该领域的奠基人。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那彦群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泌尿外科肿瘤和腔道泌尿外科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肾动脉栓塞、经尿道手术、软性膀胱镜、软性输尿管镜、腹腔镜等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目前应用这项技术已成功地进行了肾切除、肾上腺切除等千余例泌尿外科手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韩德民教授系统阐述了鼻内镜外科的基本内涵,率先提出了影像学筛窦骨化分型,主持制定了国内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和疗效评定标准。
 
我国妇科内镜医学——宫腔镜诊治医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夏恩兰教授,于1990年在我国率先引进并开展了宫腔镜电切术,1993年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宫腔镜诊治中心,进行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十余年治愈患者6500余人。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张亚卓教授,在微侵袭内镜神经外科方面为国内领先,在应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垂体瘤等鞍区肿瘤、脊索瘤、脑室内肿瘤、脑积水、颅内囊性病变和胆脂瘤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总结出了一整套优于传统神经外科技术的现代微创方法,特别是对垂体瘤和脊索瘤做到了用最小的创伤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对严重的脑脊液漏的修复和颅底结构的重建有着独到之处。
 
内镜诊疗技术是临床医学与迅速发展的光机电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工程科学等领域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内镜下诊疗技术已经应用在几乎所有临床医学专科。到2009年,我国已形成15个内镜医疗专科,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具有内镜诊疗资格的医院达到300家,从事内镜诊疗操作的医师达到97万人。内镜医师队伍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一支新型生力军。
 
行业管理
 
内镜医疗技术实现规范化
 
不断提高和运用医学内镜诊疗技术,为广大疾病患者提供安全、便捷、合理的优质医疗服务,是社会医疗事业的需求与执业医师的共同愿望。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的工作,得到了我国卫生部医政司的指导支持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历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张文康、陈竺对这项涉及临床各专科近百万名内镜医技人员的“特种行业”的“特种技术”先后作出了专门指示,卫生部黄洁夫、刘谦、王陇德副部长曾多次召集或参加专门会议,组织内镜医学老一辈专家林莜舟、张孝骞、高铭文、黄志强、钟南山、周殿元、曹世植、郭应禄、敖英芳、鲁重美、夏恩兰、于中麟、张宝善、陆星华、陶正德、张齐联、刘国礼、吕云仙、张时绥、刘恕、辛育龄、徐启明、张阳德、刘国礼、那彦群、韩德民、陈训如、王天佑、李泽坚、何健行、韩德明、韩东一、刘衍民、王立德、姚礼庆、何剪太、周兵、姜泊、胡三元、王秋生、郑成竹、王国民、邹声泉、孙颖浩、刘衍民、张剑、陈世益、程正昂、李远斌、华克勤、瞿佳、谭敏、方加胜、孙建军、刘钢、陈捷、刘桐林、李逊、张秋航、张卫星、钟惟德、唐安洲、王秋生、梁志清、郑成竹、郭玉芬、王存川、刘新光、王卫东、李年丰、刘玉杰、郭曲练、洛一凡、宋茂民、孙维佳、蔡道章、霍继荣、肖德明、赵小昆、沈守荣、郑民华、李康华、王光生、张怡、肖劲逐、阮景德、李时悦、冯秋实、彭健、陈湘、李强、张旭、许庚、莫曾南、王玉杰、黄宗海、卢榜裕、郑泽霖、刘京山、王广义、李玉民、丁义涛、陈南生、黄顺荣、王跃东、王成友、李国新、王国斌、李徐生、张亚卓、陈革、李兆申、吕农华、李坚、唐承薇、范志宁、刘思德、徐红、赵洪川、杨云生、吴运林、聂占国、侯晓华、崔毅、厉有名、彭贵勇、杨爱明、王俊、李单青、李六亿、邓小虹、胡必杰、武迎宏、王维等使医学领域中这一新兴学科及其临床应用得到快速、规范地发展。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教授在国家政府的支持和同行专家的鼓励下,紧抓多专科内镜应用的宣传推广工作,也使他极力倡导的医学内镜事业步入了科学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成立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
 
2004年12月2日,经卫生部、民政部审批,我国内镜医学这个特种行业的组织——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批准成立,成为我国“内镜医师之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外科学鼻祖裘法祖院士等题词祝贺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成立。
 
内镜医师分会职责是:在卫生部主管部门、中国医师协会的指导下,对医学临床使用内镜的医师、技师进行规范的培训考核评价、执证上岗;为规范我国内镜医疗市场管理和提高内镜医师、技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可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维护内镜医师、技师的合法权益。
 
内镜以其使用在不同器官解剖部位分类,定名称为:脑室镜、耳鼻喉镜、喉镜、支气管镜、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肛门镜、血管镜、胸腔镜、纵膈镜、腹腔镜、胆道镜、乳管镜、膀胱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前列腺镜、宫腔镜、阴道镜、关节镜、椎间盘镜、支气管插管镜、插管喉镜、硬腹外腔镜、经内镜下智能机械手。
 
临床医学各专科基本都应用“内镜”作为诊断与治疗疾病重要手段。专家委员会以解剖学和功能分类,分为15个专科,并成立了15个“专科内镜专家委员会”。即:1. 神经科内镜专家委员会2. 耳鼻喉科内镜专家委员会3. 眼科内镜专家委员会4. 口腔科内镜专家委员会5. 呼吸科内镜专家委员会6. 小儿科内镜专家委员会7. 心胸血管外科内镜专家委员会8. 消化科内镜专家委员会9. 普外科内镜专家委员会10. 泌尿科内镜专家委员会11. 妇科内镜专家委员会12. 骨关节科内镜专家委员会13. 麻醉科内镜专家委员会14. 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专家委员会15. 内镜装备与内镜消毒专家委员会。
 
2005年11月,“2005年国际内镜医师学术大会”、“中国内镜医师分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等一系列学术工作会议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在此期间,完善了《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章程》、《内镜诊疗技术规范》、《内镜医师诊疗技术考核方案》、《内镜医师诊疗技术培训考核基地管理办法》、《内镜医师诊疗技术培训考核基地建设标准》等规范性文本。
 
成立世界内镜医师协会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1990年全国第一届内镜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多专科内镜医师内镜工程师首次聚会,推进医学内镜理论研究和临床新技术开发。在国家卫生部及全国同行专家的支持下,从1990年至今,一年一度的全国内镜医师大会不间断地成功举行,使全国内镜学理论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经验得到充分交流,促进了我国内镜医师的医技水平迅速提高。
 
到2009年,中国内镜医师协会共召开了19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并于2009年在香港召开了首届世界内镜医师大会,成立了“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世界内镜医师协会”这一医学多专科国际联盟的行业组织,将共同探讨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内镜医师培训考核机制,对各专业学科的内镜医师进行统一规范、全面系统的内镜理论学习和操作培训,推动了我国内镜事业的发展。
 
创建内镜医学研究院 培养内镜医学专业人才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南大学联合创办了“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2006年开始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向国内外招收内镜医学领域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南大学是教育部重点大学之一,本计划也得到了卫生部、科技部等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这是全世界第一所培养内镜医学高级人才的高等学校,是医学与理工学结合、多学科交叉的内镜医学教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开创了一个新的专业门类。
 
该研究院办学宗旨是:培养勤谨、创新、求实、厚德的人才,努力办成为国际领先水平的、培养内镜医学领域的理学、工学、医学硕士及博士的高水平人才的一所名院。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在临床新技术、研制医学内镜设备、器材、药物方面有创新发明,为相关大学、科研机构、医院培养高水平创新能力的教学、研究人员和技术熟练的内镜医师。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对“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的成立及“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的创建表示热烈祝贺,他在成立大会上畅谈“牌子效应”,鼓励充分利用“内镜医学研究院”的平台,培养内镜医学专业高级人才,为医学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创办行业期刊 搭建学术平台
 
传播前沿信息 编写系列教材
 
1994年,中国内镜医师协会张阳德会长创办了《中国内镜杂志》,该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现影响因子0.992,在特种医学期刊中排名第1位,全国医学期刊排名第13位,被全球多个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组织全国各内镜专科的专家,对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各专科的全国统一规范教材——《内镜医学》约320万字,对经过长时间的组稿与编撰后的教学稿件基本定稿,并请卫生部有关部门对该教材进行审定,供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作为教材使用。2000年编著摄制了国家卫生部视听教材——《消化道内窥镜》,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成立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 建立内镜培训基地
 
规范内镜医学的管理和发展
 
中国的内镜技术已经广泛普及,但是因为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管理,行业内部存在一定的风险及问题,为了降低和避免内镜医疗事故的发生、同国际先进的内镜技术管理方法相接轨,卫生部专门成立了“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授权对全国各专科的内镜技术及开展内镜技术的医师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培训、考核和管理。考评委员会主任由卫生部医政司王羽司长和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会长张阳德担任,卫生部医管司张宗久司长、赵明钢副司长、人事司张闽元副司长等担任副主任。
 
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于2006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的申报工作,共有近200家医院的700个内镜专科提出建立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的申请。
 
目前,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已经颁发《内镜医师指导教师证》,使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逐步实施执证上岗制度,其训练、教学、考试等均将纳入严格规范和统一的制度管理。
 
该考评委员会795位各内镜专科的专家已完成了对全国276所(含澳门建立的4个基地)内镜培训基地的现场评价验收工作,将有近100万名内镜医技人员参加培训考试,首开中国专科医师技术准入考试、执证上岗。
 
2010年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将进一步完善现有基地建设的管理,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卫生部发布《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内镜医师考试管理办法》文件后,尽快开展内镜医师的培训与考评工作,从而实现我国内镜医学诊疗技术培训规范化管理。
 
设置“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
 
2008年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审核批准并注册“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使该奖成为与“卫生部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同级别的社会奖,为国内外内镜事业作出贡献的产品设计专家、生产制造商及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内镜技术产品应用的科技人员和内镜操作技术人员、热心关心和积极支持内镜事业发展的管理人员、积极支持和扶持内镜技术和应用的社会机构等颁发奖励证书。该奖由“恩德思国际内镜奖”更名而来,在2004年“中国第13届内镜医师年会”上,颁发了首届“恩德思国际内镜奖”,授予了为我国内镜医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医学大家裘法祖院士、钟南山院士等,以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内镜专家D.L.Bartlett、J.M.Sackier。该奖自创立以来,至今已连续颁发5届,作为内镜领域的行业奖,在全球有较好的影响。
 
购买内镜执业医师保险 保障内镜医师权益
 
2006年,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聘请的法律顾问在北京与保险公司就内镜医师执业保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多次广泛的商讨,由保险公司为内镜执业医师设计《内镜医师责任保险条款》。这是我国保险公司首次介入,为中国医师个人受理医师执业保险,使医院、医师、患者三方受益。医师个人有了医师执业保险后,心理压力减小,将能主动承担手术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也直接减少医院内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联系银行为中国内镜医师发行全球通用的、50万元高额与50天偿还无息、无年费的白金荣誉信用卡——“中国内镜医师信用卡”,以增强内镜医师的社会荣誉感,提高了内镜医师承担医疗风险的信心。
 
建立“中国内镜新闻网” 搭建信息共享公共平台
 
2009年4月,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内镜医学学术、实践经验交流与信息共享的公共平台,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内镜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国家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国家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等合作筹办了“中国内镜新闻网”。该网站主要发布与内镜医学有关的国内外重要新闻、中国内镜医师培训考试、登记评价、执业保险与信用、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中国内镜杂志、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与国家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国内各地内镜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基地及国际交流等多方面信息。
 
“中国内镜新闻网”于2009年9月顺利开通,为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之间、医生和病人之间架起了一个快捷便利的信息桥梁和互动平台。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内镜新闻网的开通运行,是我国医学内镜行业科学发展的里程碑,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医学内镜事业站在国际医学内镜的最前沿,更好地为人类健康造福。
 
张阳德认为,半个世纪以来,内镜下诊疗技术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各国也分别建立了各种内镜医学的行业协会和组织机构,制定了内镜医师的评价标准。力求规范内镜下诊治疾病的标准和制度,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内镜医学的发展。近30年来,各专科内镜下新的诊治方法,以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体表疤痕小或无疤痕等诸多优点,被世界各国医学临床各专科接受,并备受欢迎。从世界医学手术发展史来看,自古以来,医师都采用切开体表开放手术治疗疾病。近30年中,经体表戳孔插入内镜的手术方式,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疾病。特别是近几年,经“人体自然腔道插入内镜手术”(NOTES)也在临床应用,即无疤痕外科。这项新的医学诊治方法,已形成了临床医学一个新的“特种行业”。使用“特殊内镜器械”,通过体表戳孔插入内镜,在体腔内施行“特殊手术操作方法”。内镜医学引发了临床医学的重大技术革命,从传统的体表切开手术,至现代内镜下微创手术,是医学临床诊治技术和观念的重要改变。全世界有千万名中青年医师,能进行内镜下诊治工作。
 
张阳德说,内镜医学表现出“三个年轻”的特点,即:年轻成熟的技术、年轻的学科和年轻的内镜医师团队。内镜医学又有“三个特殊”的特征:一是特种行业,二是特殊内镜器械,三是特殊手术操作方法。通过体表戳孔插入内镜,或经自然腔道插入内镜,在体腔内施行临床诊治。
 
在21世纪的今天,建议外科医师掌握内镜下诊治技术,做到:“两手抓”,一手抓手术刀,一手抓内镜;“两手高”,手术切割水平高,内镜下微创水平高。内镜医学引发了临床医学的重大技术革命,从传统的体表切开手术,至现代内镜下微创手术,是医学临床诊治技术和观念的重要改变。
 
继续教育 加快我国内镜医师队伍建设步伐
 
要加快我国现有内镜医师专业理论学习和操作考试,将启动专科医师强化训练。现有的内镜医师已基本满足社会医疗事业的需求,已普及到县、区、乡镇医院。而欧美发达国家社区医疗机构都不做内镜,为了减少到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重复做同一内镜检查,浪费医疗资源,减少误诊和并发症。我国现急需对近百万各医院的内镜医师进行全国统一规范的理论培训,统一规范操作训练考试执证上岗,可大大减少内镜使用的并发症和医疗差错事故,提高内镜临床应用质量。
 
现已不需在小型医院设立以推广学习为主的培训基地。需改变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加快对我国现在已有的从事内镜的医师,进行内镜专科医师严格训练考试上岗。大型三甲医院建立了15个专科的300多所规范内镜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考试基地,医政司负责、6个司局领导成立了“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内镜医学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世界内镜医师大会的召开,是中国内镜医学发展的一次大好机遇。要立足中国,以原创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构建我国高水平的内镜杰出人才团队,吸收世界内镜医学最新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内镜医学技术水平,赢得世界各国医学同行的认同,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展望我国内镜医学的未来,将是一个年轻学科、年轻技术与年轻队伍的光明前景。
 
《科学时报》 (2010-2-9 A2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备受科技巨头青睐 下一代地热来了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