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竞争力 |
【科学时报】“973”项目“森林草地固碳”课题启动 |
|
刚刚闭幕的联合国坎昆气候会议又一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会议中,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不管谈判的进展情况如何,我们自己要在国内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是负责任的。”中国又一项为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暖而设立的研究课题、“973”计划项目“天然森林和草地土壤固碳功能与固碳潜力研究”日前开题,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牵头承担。
森林和草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对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对此作用的评估具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之一在于缺少对土壤碳积累自然过程机制的认识。该项研究是当前土壤科学的前沿领域。
我国森林以中幼龄天然次生林为主,草地多为退化草地,伴随次生林的自然演替和退化草地的自然恢复过程,土壤固碳速率和未来增碳潜力预期极大。该项研究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我国在履约、国际谈判和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行动方面,十分需要自然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固碳速率和潜力的系统数据,以及符合我国特点的固碳潜力的科学评估方法支持,以提升我国应对全球变化研究的竞争力。
据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韩士杰介绍,该项研究要解决的3个关键问题是:天然森林和草地演替过程中土壤固碳的生物过程与驱动机制、生态系统管理和环境变化对土壤碳积累过程的调控作用、天然森林和草地土壤有机碳增碳潜力。
据该所所长韩兴国介绍,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拥有长白山、会同两个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其他类型的实验站3个,有50多年丰富的数据积累,有一批优秀的具有创新潜质的青年科技团队。应用生态所将会在该项研究中,与各参加单位团结合作,为国家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温瑾)
《科学时报》 (2010-12-16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