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长乐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10 9:33:32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王长乐:对国家高考认识的再思考


 
国家的高考认识是一种对高考、对教育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精神形态,对其重塑,标志着国家高考方向的转变及对传统高考观念的超越,其内容既具有前瞻性,也具有复杂性,容易被人断定为是空想和不切实际(转型本身就预示着要对“实际”加以超越和改变),因而需要国家决策者明辨是非,分清真伪,以超常的境界、胆识和勇气,重塑国家的高考认识,为高考和教育提供思想和理论方面的引导,促进教育实质性进步。
 
重塑国家的高考认识,需要在理论上明确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高考是中学生升入高校的一次考试,这次考试与学生在中学或大学中的考试一样,是一种纯粹的教育性活动,应该完全由教育机构自己来组织。这样做对教育有两个好处:一是将高考从需要承担社会公平的重载下解救出来,使其只承担教育方面的责任,亦即使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及爱好进入自己可能进入的高校,并且只保证学生在入学方面的公平。至于社会公平的保证任务,则应该通过社会各方面革新和完善自己的体制来完成,而不要将需要由社会机构承担的保障社会公平的任务,转移到教育的头上。比如:人们常说的通过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说法就缺乏基本的现代意识。一方面大学生并不是成熟的人才,其成为人才还需要一个成长和磨炼的过程。另一方面,社会各领域应该有自己的人才标准及其选拔方式,没有必要将自己的工作推给教育。事实上,社会各方面也是这样做的,只是人们在思想上还没有跳出这样的话语方式。所以,教育只需做好自己的事情,没有必要招揽自己难以承担的社会方面的责任。二是可以使教育脱离“一元化”社会的思维逻辑,独立自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高考承担社会公平责任的情况下,高考遵循的并不是教育的逻辑,亦即如何使学生“成人”的逻辑,而是社会的逻辑,亦即如何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的逻辑。高考在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的时候,却伤害了教育的本质和宗旨,使教育不成其为教育,成了社会各个方面需要的工具。教育的目的和灵魂扭曲,则使社会失去了本来应该由教育提供的价值和意义。比如,会使社会的文明精神和思想缺乏理论和人才方面的源泉,会使社会的高尚道德缺乏培养和传播的基地,会使社会各方面的领袖人才和仁人志士缺乏成长的精神和文化环境,会使社会缺乏任何正常社会都不能缺乏的、始终保持着高贵信念和高雅风气的、对知识和真理保持着执着追求的精神圣地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国家尊重教育独立的权利和地位,并非完全是教育自己的需要,更是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这个道理,是国家在重塑自己的高考认识时必须懂得的。
 
第二,重塑国家的高考认识是一项涉及改变国家教育观念、改变国家教育结构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人们经常看到的习惯意义上的技术性改革。进行这项工作,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将教育当成一种社会工具来看待的观念,理解教育是人在普遍意义上的一项权利,人的这项权利是与人的人身自由权利、生命安全权利、政治经济权利一样的基本权利,需要得到国家的完全理解和保护。其次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发展趋势,是建设人在普遍意义上自由、平等的公民社会。建设现代公民社会,既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现代社会中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受教育者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有尊严生活的公民人格。教育培养现代公民的境界和能力,只能从教育内部生长,而不可能从教育外部输入。教育内部生长教育境界和力量的这种逻辑,就是由教育家来办学。只有真正的教育家才真正懂得教育的规律,才能做到按教育规律办学。
 
重塑国家的高考认识,就应该明确让教育家办学这个基本原则,由教育家按照教育的规律来确定各自高校的招生方式和标准。这种高考自然是一种纯粹的教育性活动,只体现教育的宗旨和逻辑,学生参加高考,只为选择读书的学校,无须背负来自社会、家庭、教师、学校的许多寄托和压力。招收学生的大学,固然要考虑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资格,但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至于学生将来做什么,是社会精英,还是产业工人,全在于他们个人的机遇和努力。
 
第三,重塑国家的高考认识,应该走出传统的问计于庙堂的思维逻辑和习惯,眼睛向下,向民间寻找思想和智慧。在传统的国家决策中,由于受“定于一尊”封建思想及精英政治思维惯性的影响,人们总是习惯于在体制内部以及“身边人”中寻找思路和智慧。然而,受科层化制度的影响,一些冠以国家名义的研究机构,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习惯于看着领导的脸色说话,往往“报喜不报忧”,由他们提供的“研究”,多为诠释政策的空话、套话,少有切中要害的真知灼见。一些著名的高层座谈会其所以没有结果,原因就在于此。在研究方面最具有创造精神的,往往是那些与研究对象没有利益纠葛、具有独立身份的民间人士。一般来说,体制内部人士往往由于掌握了较多的信息和数据,因而作出的决策比较稳妥,在技术上比较成熟,符合实际,能够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能够兼顾体制内部人员的利益。民间人士由于没有包袱,因而思路比较大胆和激进,具有颠覆性。他们的思想往往富有真知灼见,富有创造性。关于重塑国家高考认识的思想,应该打破思维定势,改变在体制内寻找思路的做法,向民间寻找方案。政府甚至应该像采购物资一样,向民间“采购”改革思想。
 
(作者为江苏大学教授)
 
《科学时报》 (2010-12-10 A3 周末评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