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其瑶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2-3 9:08:53
选择字号:
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科学时报】专家热议大学排名:不仅是好奇心的满足
 
“(大学)排名之所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是因为每所高校都有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望,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一些国家把吸引大量海外学生作为增加收入的国家战略,在全球竞争中(大学)排名可以用来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主任、研究员Robert J. Morse在谈及大学排名何以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自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首次发布最佳大学排名,已经超过25年了。
 
现代大学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大学排行榜出现不过几十年,目前超过30个国家都有不同形式的排名,并且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围绕大学排名,也产生了很多争议。Morse认为,有关排名的争议将会继续下去;学术界将对国家和全球排名保持浓厚的兴趣;排名主要面对的群体包括学生、家长及校友。作为《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评价的主要负责人,Phil Baty认为:“我们应该得到一个更为严格、健康、透明的排名,使之成为严肃的支持决策和管理的工具,而不仅仅是每年一度的好奇心的满足。”
 
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是一个连续性的由国内外权威机构联合主办的高层次论坛,代表着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和水平。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由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主办,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ISSI)、《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和国际排名专家委员会(IREG)合办。大学排名是本次会议的热门话题。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说:“大学排名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和趋势,中国也不例外。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科学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第33条和第40条都明确提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加快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建立中国特色的学校评价模式。我们这次会议的意义就是贯彻落实中长期规划的精神,推进科学计量学和大学评价的结合。”
 
在本届会议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发布了2010年最新的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针对有人问为什么把科学计量学和大学评价这两个事物放在一起,是不是因为自己搞这个领域的所以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邱均平表示,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知识计量学,称为5个计量学,简称“五计学”。其理论、方法、指标、模型以前主要在科研管理、科研评价领域里面应用,后来扩展到了教育评价学、企业评价里面,评价的引用领域不断扩展。社会对评价是很需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了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用途,提出了怎么去建立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主编Phil Baty认为,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世界大学排名就显得非常必要。排名结果可以服务于国家的评审系统,可以鼓励教育机构从内部对话变成参与广泛的国际讨论,也可以促进科研合作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交换工程。
 
英国QS调研公司主任、学术顾问委员会召集人Martin Ince强调,大学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有教学、科研、开拓思想、培养有用的人才,因此,应该主要从这些方面来进行评价。世界大学排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校管理者和学生两大群体。进行世界大学排名是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一项活动,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世界大学排名的重要程度会日益提高,公信度和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但Martin Ince也提醒大家,世界大学排名不可能直接告诉高校及其管理者如何去做,而是为大家提供一些定量化的参考依据。高校管理者需要对世界大学排名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找出对其发展有指导价值的信息,以提高决策和规划的科学性。
 
自2004年开始,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每年都对中国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进行计量和评价,并得出一系列的排行结果和研究结论。截至目前,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已经连续发布了7次《中国大学及学科竞争力报告》。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王伟军教授认为,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投资不断增长,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从政府、企业到普通民众,对高等教育的关注也日益增强,人们越来越关心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及其竞争力和影响力,希望看到具有社会公信力的评价报告,这种现实和强烈的社会需求正是我们开展大学评价的出发点所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师素质训练中心主任谭细龙指出:虽然大学评价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只有一种评价综合类大学的指标体系。对于中国多层次大学共存的特点,这个评价体系的效率显然是不理想的。他认为,应该对大学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大学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同一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也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黄福涛介绍说,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就欧洲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有关质量保证活动的目的基本上经历了由最初侧重绩效过渡到了强调提高质量,进而主张将两者结合的过程,要求大学在履行绩效的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他建议中国在评价高等教育时应该“更加重视绩效和学生学习成果、院校自身是否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机制,以及这些机制是否有效发挥了作用”。
 
黄福涛认为,有必要吸收更为广泛的人员参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相关活动。从高校内部来看,应该形成一定的校园“评估文化”氛围;从高校外部来看,外部评估机构应该吸收来自社会各界代表或相关人员参与评估等活动,通过征求有关人士的意见,邀请他们监督评估过程或公开评估结果等,使社会各界关心了解政府和高校开展质量保证的意义。
 
他强调,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把高校视为质量保证的主体,在尊重高校办学自主权以及不妨碍高校教学和研究的前提下,将来自外部的评估与高校自身开展的质量保证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增加高校办学透明度,强调绩效,面向社会办学,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判,对于提高高校办学效率、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和声誉也具有重要意义。应该鼓励各院校基于自身特点和着眼于消费者或社会其他方面的要求,开发符合自身发展的质量目标。
 
《科学时报》 (2010-12-03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