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丽霞 来源:武汉大学 发布时间:2010-11-21 14:26:35
选择字号:
杨弘远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举行
 
传道授业育桃李三千功勋彰显华夏,为人师表留冰心一片盛名永垂青史。著名的植物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弘远教授遗体告别仪式,于11月20日上午在武昌举行。
 
杨弘远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1月18日8时15分不幸逝世,享年77岁。根据杨弘远院士生前遗嘱及亲属意见:丧事从简,家中及校内不设灵堂,谢绝吊唁。
 
杨弘远院士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吴官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等分别以电话、唁电、送花圈等方式,对杨弘远院士的去世表示哀悼,对杨弘远院士的家属表示了慰问。
 
是日一大早,很多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聚集在武昌殡仪馆参加杨弘远院士遗体告别仪式。遗体告别大厅正上方,“沉痛悼念杨弘远院士”几个大字凝重哀婉,杨弘远院士的遗像悬挂在大厅中央,杨弘远院士的遗体安卧于鲜花翠柏丛中,大厅两侧摆满了由白菊、黄菊等组成的花圈。武汉大学校领导、有关部门和学院(系)负责人、杨弘远院士的亲属、生前友好和师生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上午8点,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仪式由校党委书记李健教授主持,校长顾海良教授介绍了杨弘远院士生平。
 
杨弘远院士,1933年9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50年至195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生物学)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召集人、教育部基础研究规划组(生物学)副组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植物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科协常委等。曾担任《中国科学》、《植物学报》、《细胞研究》、《细胞生物学》、《波兰植物学报》、《整合植物生物学杂志》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杂志编委。
 
在人生岁月里,杨弘远院士以崇高的思想品格、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致力于祖国的教育、科学事业,在中国植物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杨弘远院士是我国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推动我国实验胚胎学迈向实验生殖生物学的先驱,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我国的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为我国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执教50多年来,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提携后辈,甘为人梯,让年轻教师挑大梁,为年轻人创造脱颖而出的环境,几十年“精耕细作”,很多学生现成为知名学者;他一生淡泊名利、学风严谨、胸怀坦荡、潜心科研,始终坚守科学信仰,保持清醒与宁静,将自己定位于一名普通的科学家;他一直坚持开展对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工作,经常应邀到兄弟院校和中小学作科学报告,讲述成才之道,普及科学知识。
 
杨弘远院士从来都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他公私分明,严于律己,把自己放在一个平凡人的位置上,从不特殊化。他高风亮节的师德风范,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学子。他出生在珞珈山下,在武汉大学度过了他的小学、中学、大学时代,一生与武汉大学相伴,对武汉大学充满了无限挚爱,奉献了毕生精力。
 
杨弘远院士的一生,是精心育才、无私奉献的一生;是锐意创新、硕果累累的一生;是辛勤耕耘、奋发有为的一生。他为人、为学、为事的优良风范是百年武大精神的最好诠释。他不仅是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是后辈学人的楷模,更是深受学生爱戴的好师长。杨弘远院士的逝世是武汉大学的巨大损失,更是我国教育界、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他虽然离去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备受科技巨头青睐 下一代地热来了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