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时报:方向对头的“高考成绩加专家面试”须谨慎推行 |
|
日前,北京大学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给校长周其凤写信,以高度的责任感分析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建议北大实行“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周其凤将此信发给北大同仁校友征求意见,并公布于北大官网。
高考制度从1977年恢复至今已逾30年,为人才选拔发挥了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其弊端也逐渐暴露。为克服弊端,各大学包括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不断改革,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与人们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高校招生的方向是什么?正如11位教授所说,在笔试基础上进行面试招生的制度,是世界著名大学的普遍做法。若干年后,这一做法很有可能成为中国著名大学采取的做法。但现在,推行这一做法的条件未见成熟。
其一,对弱势群体并不公平。当下的中国,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之大不须多说,教育不均衡之现状有目共睹,就是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不同学校之间的软硬件也有天壤之别。对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甚至小城镇的学生而言,用分数划线,成败在此一举,却有准备方向;如果引入面试,其受教育质量既差,受生活环境影响见识又不足,如何竞争?同时,这些孩子家庭条件一般,可能连面试的交通、住宿费用都无法支付。而这些差别,不是孩子本身造成的,让他们承担后果有失公平。北大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大学,又是国立大学,不仅是北大人的北大,也是全国人民的北大,理应为社会公平作出示范,而不是放大社会不公的负效应。毋庸讳言,社会底层当下实现阶层流动的通道越来越少,而考入北大等名牌大学无疑仍是通道之一。调查显示,北京大学1999年的农村学生占16.3%。如果种种原因导致名牌大学里弱势群体子女越来越少,其后果堪忧。
其二,大学很难抵御权势阶层的影响。北大不是在真空中发展,在一个没有摆脱行政化、官本位的社会里,如果权势阶层想送自己的亲属进入北大,而采用种种手段影响招生环节,北大能否抵御?前几年,另外一所名牌大学的高考招生“关系名单”被媒体曝光,打招呼者无一不是能影响该校利益的人物。既然有人打招呼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就说明其中一定有操作空间并一定有很多人成功过。在分数至上的高考招生中,高校的自主空间不大,都有那么多人试图施加影响,如果有了面试等更易操作的环节,情况会怎么样?面试环节有多少操作空间,拒绝权势阶层要求后北大会承受什么压力?北大的校友同仁们,你懂的。反观目前各种莫名其妙的高考加分,以及由此曝出的丑闻,社会对严格按照高考成绩招生强调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入口固然重要,培养过程和出口更重要。在讨论高考改革的一轮轮喧嚣中,社会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入口,却忽视了过程和出口。在宽、严、进、出四个维度中,高校的出口和入口可以有四种选择:宽进严出、宽进宽出、严进严出、严进宽出。宽进宽出的不是高校,而是菜市场,没必要去讨论;此前中国高校是严进宽出,随着大扩招的持续进行,就全国范围来看,高校的入口正由严进过渡到宽进,但对北大而言,除非它堕落成不入流大学,否则宽进难以实现。关于出口,包括北大在内的全国所有高校,都是以宽为主。
11位教授在信中说,北大面对“少数虽然分数高但不一定适合本校培养的学生无法淘汰”。虽然高校目前的行政化比较严重,但也没有严重到要求北大必须给谁发毕业证。如果真有“少数虽然分高但不一定适合培养的学生”,北大可以在培养过程中淘汰他或者不让其毕业。这一自主权,北大是没有呢,还是没有用好?教授们说:“在高考分数接近的学生群体中,综合素质,尤其是兴趣、抱负、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将是个人未来成长的重要因素。”教授们还说,北大“明确提出了培养‘各行各业引领型人才’的战略目标”。不知道北大如何像评价高考分数接近的学生群体那样,列出一个“各行各业引领型人才”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那如何培养?如果有的话,建议北大教授们在学生毕业前也进行面试,不符合标准的学生一律不发给毕业证。
11位教授说,“品德、意志、体质、情感、兴趣、志向、习惯等在内的诸多重要素质都是高考难以有效考查的”,还说,“学术科研、社会治理、实业经贸等不同行业对引领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不同”。这些问题其实可以在培养过程中有效解决,比如为学生转系、转专业创造条件。在转系、转专业的过程中,当然可以采用考试加面试的形式。在培养过程中的转系、转专业改革,可以为未来的高考改革积累经验,比如研究这种形式能否有效、能否公平、能否抵御学生社会关系的影响,等等。
高考不是一所高校的事情,必须考虑到社会承受力等多种维度。在当前国情下,高校入口环节的改革尤其需要慎重。如果展望北大未来的改革,以下模式也许更有现实可行性:在入口环节,严格按照高考成绩,抛弃无关的加分因素,其弱势群体子女录取比例等可以成为衡量教育公平均衡的重要参照,并倒逼教育主管部门为基础教育均衡而努力;培养过程中,按照自己的目标实行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意志、兴趣等实行个性化培养,并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在出口严格把关,不适合北大学习者、没有达到北大培养目标者要严格淘汰,让每一位北大毕业生都符合教授们的要求,让每一位北大毕业生都名副其实。
《科学时报》 (2010-11-19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