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14 9:34:19
选择字号:
范立础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汶川地震中,他们设计的桥没倒
 
同济大学范立础院士领衔完成的“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日前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对这支科研团队几十年如一日的桥梁抗震研究的最高褒奖。
 
范立础带领研究团队坚持抗震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创新研究,首次提出了基于桥梁寿命周期和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目前,这一抗震设计新方法已经被国家行业标准采用,并应用于多座国家重点工程的抗震设计中,突破了经济合理地保证大桥抗震安全的关键技术难题。
 
据介绍,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当时的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院士给他的学生范立础布置了一个课题:研究桥梁抗震技术。这个课题一研究就花去30多年时间。
 
2008年,汶川大地震突袭而至,范立础和他的团队参与设计的四川雅泸高速公路上30余座桥梁完好无损,因为他们在这些桥上应用了高墩和非规则桥梁抗震设计技术,安装了弹塑性抗震挡块。地震发生时,这些挡块会发生变形,从而防止桥梁的坠落。“其总成本尚不及整个大桥造价的1%。如果不是太花钱,各类桥梁特别是城市路桥,还是应该加强防震设计。”范立础告诉记者,“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中,有多项创新技术就是“花小钱,防大患”。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两座大桥在黄浦江上崛起,当时,范立础等人就提出了抗震设计,在大桥的边墩安装了防震拉索。之后,范立础和他的团队设计出了一系列抗震设计新方法,比如,他们研发了弹塑性抗震挡块、大吨位全钢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这些构件的成本都很低,却能在地震中发挥大作用。
 
他们开发研制出的大吨位双曲面全钢减隔震支座,最大竖向承载能力达8000吨,突破了我国大型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瓶颈。2008年6月通车的苏通长江大桥跨径1088米,是世界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其5000米长的引桥共105个桥墩,应用支座400多套,直接节约工程造价约3.9亿元。
 
如今,这些成果已被国家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采用,并已应用于世界最大跨度拱桥——上海卢浦大桥、国内第一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世界最大跨度双层斜拉桥——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大桥等30余座国家重大桥梁工程中。我国目前在建的400米以上大跨度桥梁中,有70%的抗震设计是由同济大学范立础团队负责的,既解决了我国重大桥梁抗震设计的关键技术难题,又取得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黄辛)
 
《科学时报》 (2010-1-14 A2 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