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6 9:24:25
选择字号:
高频电刺激可修复帕金森大鼠神经及行为功能
 
深部脑刺激(DBS)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帕金森病以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然而DBS产生治疗效果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以往的研究表明,通过向大鼠双侧纹状体背外侧部注射6羟多巴(6-OHDA)可以制造帕金森病模型,表现为大鼠执行反应时任务(RT)的能力减退。初级运动皮层(MI)、底丘脑核(STN)和黑质网状部(SNr)是位于皮层—基底节环路上的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的脑区。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罗非、副研究员王锦琰及其团队利用清醒动物神经细胞群单位放电多通道同步记录技术,在大鼠双侧MI、STN以及SNr埋置金属微电极,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在接受双侧底丘脑核DBS后其运动功能及相关神经活动的改变。结果发现,纹状体6-OHDA注射不仅严重损伤了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且降低了RT任务过程中对各类事件产生反应的神经元数量。而双侧底丘脑核DBS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大鼠的运动和反应能力,并且修复了与操作行为关联的皮层—基底节区域的神经活动。DBS所产生的这些行为学和电生理治疗效果可维持近1小时。
 
因此,研究人员证实了帕金森病患者行为功能损伤与皮层—基底节环路的神经元活动改变有关。更为重要的是,向底丘脑核施行DBS,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引发的行为和神经活动改变。DBS效果的长时间维持提示,神经可塑性机制参与了DBS对皮层—基底节环路的调节。该研究在细胞水平上阐明了DBS修复帕金森病引起的运动损伤的机制,为DB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科学时报》 (2010-1-6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