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晓丽 朱向学 姚伟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9-9-8 16:27:57
选择字号: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合成吡啶新型催化剂技术开发成功
 
近日,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徐龙伢研究团队与南京第一农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醛-甲醛-氨合成吡啶高性能新型催化剂”技术,于2008年3月成功投产的安徽国星生物化学公司新建25kt/a吡啶生产装置,满负荷稳定运行达18个月,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稳定性和再生性能优异,工业应用效果优于国外同类催化剂指标。
 
作为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中间体,吡啶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饲料添加剂等诸多领域,由于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对吡啶生产催化剂和技术的垄断及出口限制,严重制约了其下游产业链发展。为此,大连化物所和南京第一农药集团合作以创新开发吡啶生产催化剂为突破口,成功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乙醛-甲醛-氨合成吡啶高性能新型催化剂及生产技术,打破了国外跨国公司对吡啶生产催化剂及技术的垄断,提高了我国吡啶生产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高效、低毒新一代环保型农药生产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该技术的开发成功是基于大连化物所在新型分子筛合成和催化剂开发方面深厚的学科积累和技术优势,针对常规晶粒分子筛酸中心利用率低及单一晶相分子筛对某些催化过程的不足,近年来,徐龙伢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开展了共结晶/复合分子筛及分子筛超细化合成研究工作。在开发超细晶粒Beta分子筛和ZSM-5/ZSM-11共结晶分子筛催化剂成功应用于石化企业催化裂化尾气制乙苯过程,并在石化行业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基础上,该团队在国内率先成功合成MCM-22、MCM-49、ZSM-35等新型分子筛催化材料,针对乙醛-甲醛-氨合成吡啶碱性催化反应体系的规律和特点,开发成功具有独特酸性和孔结构的合成吡啶新型复合分子筛催化剂及生产技术。2009年4月通过辽宁省科技厅组织、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主持的成果鉴定,鉴定专家一致认为,所开发的催化剂性能优异,超过国外同类催化剂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合成吡啶催化剂开发过程中,项目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瞄准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大连化物所充分发挥了科研攻关方面的学科优势和技术优势,南京第一农药集团发挥精细化工领域工程化的优势,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目前,已投产的两套装置(安徽国星、南京第一农药集团)年产值达20亿元,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最近,通过优化超细晶粒复合分子筛合成,优化催化剂酸性和孔结构分布,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反应性能,又开发成功新一代吡啶合成高效催化剂。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主桥完成荷载试验 植物入侵影响热带珊瑚岛土壤碳库机制
南极两座火山“令人不安” 深部脑刺激促脊髓损伤者康复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