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学健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7-28 22:51:07
选择字号:
基因研发能否解决鱼类养殖中的关键问题
中国科协学术沙龙关注“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
 
“我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和水产养殖大国,在水产养殖中,鱼类是继藻类、贝类和虾类之后的第4个发展浪潮,目前我国的养殖鱼类产量已占水产养殖产量的56%以上,鱼类养殖是水产界今后的主攻方向。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鱼类养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吗?”不久前,主题为“基因资源与现代渔业”的中国科协第2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抛出了这一讨论主题。
 
之后,与会专家围绕基因资源在水产生物苗种繁育、遗传育种、种质鉴定、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现状、应用前景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建议一:
 
分子标记更加迫切
 
“水产养殖业发展到今天,单靠传统的育种和养殖手段,难以大幅提高产量。水产动物基因资源是进行水产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评价、良种培育、病害防治的重要物质基础。开发利用水产养殖生物基因资源,是进行现代育种、改造传统渔业、建设现代渔业的重要方向,是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在学术沙龙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说,谁掌握了基因资源,谁就占据了主动权、占据了发展的先机,因此各发达国家纷纷投巨资开展水产动物功能基因筛选与克隆的研究,进展也相当快速。
 
近些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很快,产量达几千万吨。但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基因资源缺乏;养殖良种匮乏,海水鱼类还没有人工选育的优良品种;病害日趋严重,基本形成养殖什么品种就病什么品种的趋势;种质难以鉴别。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陈松林说,解决水产养殖病害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培育抗病的优良品种。如果使用抗病品种,存活率哪怕比正常的良种提高30%~50%,效果也非常明显。
 
陈松林谈到,在池塘养殖当中,当微生物感染的时候,有一些鱼存活,有一些鱼死亡。这些存活的鱼肯定是有天然的抗性,那么天然抗性有没有遗传的技术?在基因组方面有没有特定的序列?如果可以在那些天然抗病力强的个体当中,找到特有的序列或者特有的基因标记,就可以用这个标记来进行抗病新品种的研究。
 
“因此,分子标记在抗病品种的培育方面是意义更大的。”陈松林说,“因为有一些性状,比如生长性状,可以从表型上看出来,比如说长得大的,可以选用,但是抗病的个体在外形上完全看不出来,所以筛选抗病因子更为迫切。”
 
建议二:
 
建立水产生物条形码体系
 
“中国有几千年的水产养殖历史,让我们这些后代经过了2000多年依然有所收益,特别是国际上提到中国水产的时候,都会提到古代中国一个叫范蠡的养鱼经。”一直从事基因资源和水产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说,十几年来我国来对世界的两大贡献,其中之一就是淡水渔业为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动物蛋白质,由此可见水产在中国粮食安全当中的重要作用。
 
“林浩然院士讲到通过基因的研究、通过激素的作用,确实找到了一些解决中国鱼类苗种生产的好方法,包括从中国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到所有鱼类的人工繁殖,到现在海水鱼类的繁殖等,对所有的苗种生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未来该怎么走?”桂建芳认为,应该重视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研究重要水产生物的主要现象的功能基因,真正解决一些问题;第二是水产栽培育种的技术,包括本身的基因操作技术如何更加有效,通过多基因的育种技术筛选出好的品种;第三个是要重视基因资源与水产组织鉴定及其物种保护。
 
为此,桂建芳建议,应寻找更多的战略性水生基因资源,同时建立水产生物条形码体系,这样可以帮助识别、保存物种资源。
 
《科学时报》 (2009-7-29 A2 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自然》(20241205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主桥完成荷载试验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