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梅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9-5-25 15:07:37
《科学》刊登报道分析中国假试剂问题
如果因假试剂而发表了不实的结果,将使中国科学家丧失可信性

图片说明:真(左)假(右)DMEM包装。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XI JIANZHONG)
 
科学网曾就“假试剂危害”举行过问卷调查(“假试剂危害”调查问卷),并曾于4月17日联合《科学新闻》邀请有关专家就相关话题举行了在线访谈(科研器材造假,有多少试验可以重来),引起多方关注。5月2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就此刊登了郝炘撰写的综合性报道,内容如下:
 
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席建忠研究员的实验室里,培养用于microRNA研究的永生化人类细胞系一直是个常规程序。去年6月份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实验瓶里多次出现黑斑,培养的细胞在一周内就死亡。席建忠2008年下半年一直在设法弄清是什么造成了实验的失败。最终他发现,他实验室里所用的细胞培养基——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高糖生物试剂——可能是假的。他说:“DMEM太基础了,我们从没怀疑它会出问题。”但事实如此,在从知名经销商那里买来新一批试剂后,细胞系得以正常生长。
 
中国因廉价仿冒名牌消费品而声名狼藉。而现在,许多科学家沮丧地发现,许多制作假冒生物化学试剂的手工作坊正不断涌现,为的是利用中国大量增加的研发资金。席建忠说,此前在海外工作的科学家特别容易上当,因为他们不知道该相信哪个经销商。北京大学生物工程系另一位海归研究人员黄岩谊说:“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返回中国,我们不想他们像我们过去一样(因假试剂)而浪费时间和资金。”
 
席建忠听说许多其他同事有过同样的遭遇,但都沉默不语。于是他联系了科学网。科学网联合《科学新闻》杂志举行了一个调查问卷,在收到的近500份回复中,半数以上称有过类似经历。
 
但是单一的曝光可能并无法阻止他们。当前,中国没有机构管制研究试剂,唯一的例外是医疗测试用试剂。生物谷旗下网站生物在线(www.bioon.com.cn)列有一份包括了500多家试剂经销商的名单,其中许多规模很小,但却声称销售国外产品。该网站也刊登了不道德经销商的名字。
 
合法公司表示,他们对于这些违法者没什么办法。生命技术(Life Technologies)公司大中华区主任Johnson Ho说:“中国生命科学和其它产业对此普遍关心。”生命技术旗下品牌Invitrogen发现,自己的一些产品已经被仿冒。Invitrogen列出了官方认定的经销商(www.invitrogen.com/site/us/en/home/Global/Contact-Us/RegionalContactUs/China.html),Ho建议消费者只从这些经销商手里购买产品。
 
今年早些时候,席建忠与向自己出售假冒DMEM的经销商进行了交涉,但该经销商要求席建忠出具证明。席建忠因此联系了Invitrogen上海办公室,3月20日下午,来自Invitrogen驻上海亚太区总部的销售代表鞠俊对席建忠实验室里的DMEM进行了现场真假鉴定。乍看之下,假试剂的包装非常逼真。不过通过Invitrogen网站查询批号后发现,其中一个批号并不存在,而另一个的产品有效期与假DMEM包装上标示的不一致。
 
假冒品并不限于Invitrogen产品。近年来,其他人报告过假冒酶联免疫吸收剂检测试剂盒和卵清蛋白产品。黄岩谊表示,这危及的将不仅仅是时间和资金。如果中国研究人员因假试剂原因而发表了不真实的结果,那么“我们中国科学家将丧失可信性”。(科学网 梅进/编译)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