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清华大学2008年度教学科研奖励大会召开。大会对2008年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荣获重大奖励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了表彰。校领导顾秉林、胡和平、康克军、汪劲松、韩景阳、袁驷出席大会并为主要获奖者颁奖。李亚栋、杭间、张伯明三位教师作为获奖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
会上,顾秉林校长首先回顾了清华大学2008年在教学科研领域取得的成绩。
在教学方面,2008年清华大学有1人荣获第四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迄今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1人;有10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迄今分别累计达到71门和7门,入选总数均居首位;9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累计达到82篇,居全国高校首位。清华继续保持了高质量生源,并首次在全国各省份通过高考招收文科生。
在科研方面,2008年清华科研经费突破20亿元大关,标志着清华科研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反映科研质量和水平的一些指标出现较好的发展趋势。2008年,又有6位教师成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使清华成为负责“973计划”项目最多的高校;清华主持的国家16个中长期重大科技专项之一“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率先启动;清华作为主要单位承担的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清华又获国家科技奖23项,其中为第一完成单位/人的有10项,这是2000年国家科技奖励数量大幅调整以来,清华获奖数量最多的一年;国内专利授权670项,申请海外专利320项,比上年增加39%;在2008年度工程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清华参评的6个实验室取得3个优秀、3个良好的优异成绩。
清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办学规模小、发展时间短的情况下,学术研究的水平快速提高。2008年,文科科研经费约1.3亿元,新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3项,累计承担这两类文科最高级别的纵向项目数达14项,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10项,其中一等奖5项。经校友捐赠,清华收藏了一批极为珍贵的战国竹简典籍,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海内外专家认为这将对历史学、考古学等研究产生划时代的影响。
讲话中,顾秉林校长阐述了“如何认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并向参会教师代表介绍了迎接百年校庆、力争跻身一流的有关工作情况。
顾秉林指出,清华大学应该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加强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加强就业引导和教育培训,为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发挥智力资源优势,加强学术研究和决策服务,增强全社会战胜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和决心。他希望清华广大教职员工积极行动起来,支持企业、服务基层,通过各种形式努力为国家应对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做出贡献。
在谈及学校学风建设问题时,顾秉林指出,学风问题是一个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顾校长强调,加强学风建设,作为教师,一是要保持潜心治学的态度,力戒学术浮躁之风,二是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